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 367例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患儿的病原学检测资料。检测的病原包括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PIV)1、2和3,人偏肺病毒(hMPV),博卡病毒(HBoV)和细菌。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RSV(34.9%,249/713),其次是MP(15.8%,113/713)和HBoV(11.9%,85/713)。支气管肺炎的最常见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Sp,14.8%,180/1 220),其次是RSV(13.1%,160/1 220)和MP(10.2%,124/1 220)。大叶性肺炎的最常见病原体是MP(47.8%,141/295),其次是Sp(12.9%,38/295)。间质性肺炎的最常见病原体是MP(35.3%,49/139),其次是RSV(23.0%,32/139)和Adv(6.5%,9/139)。与非MP感染相比,MP感染患儿年龄较大,发热较多,呼吸急促较少,调整后OR(95% CI)值分别为2.4(1.1 ~ 3.5)、5.1 (3.2 ~ 10.4)和0.2 (0.0 ~ 0.4)。结论MP是大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的最常见病原体,也是毛细支气管炎的第二大常见病因。MP感染通常与年龄、发热呈正相关,和呼吸急促呈负相关。
出处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12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