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参数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参数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TEG检查。END定义为入院24 h内任意一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采用单变量分析比较END组和非END组之间人口统计学特征、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TEG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评估不同模型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7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68.9±13.4)岁,男性111例(63.8%),中位基线NIHSS评分为5.0分,29例(16.7%)发生END。与非END组患者相比,END组患者年龄、高半胱氨酸、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基线NIHSS评分以及存在糖尿病和出血性转化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增高(P均<0.05),而TEG凝血反应时间显著缩短(P=0.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 OR)1.02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2 ~1.066;P=0.031]、糖尿病(OR 2.627,95% CI 1.021~7.176;P=0.041)、高敏C反应蛋白较高(OR 1.050,95% CI 1.018~1.083;P=0.002)、出血性转化(OR 3.088,95% CI 1.707 ~ 13.492;P=0.034)及TEG凝血反应时间缩短(OR 0.440,95% CI 0.213~0.907;P=0.026)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由年龄、糖尿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出血性转化构成的基础模型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766(95% CI 0.665~0.871)。将TEG凝血反应时间加入基础模型后,预测END的ROC曲线下面积增至0.816(95% CI 0.733~0.899)。结论TEG凝血反应时间缩短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出处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08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