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硫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伏硫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康宁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首发抑郁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伏硫西汀治疗,两组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TNF-α)、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检测两组电生理指标事件相关电位P300,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焦虑状况,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8周,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24.96±2.85)分、(26.18±3.16)分,观察组别为(28.65±3.32)分、(32.66±3.81)分,两组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对照组:F=14.821;观察组:F=10.632,均P<0.01),治疗8周时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4周(对照组:t=2.027,P=0.045,观察组:t=5.611,P=0.000)。治疗后,对照组BDNF、Hcy、TNF-α、1,25-(OH)2D3分别为(29.74±3.62)ng/L、(18.46±2.34)μmol/L、(314.11±15.87)ng/L、(30.69±4.17)ng/mL,观察组分别为(34.22±2.85)ng/L、(14.55±2.17)μmol/L、(286.55±10.11)ng/L、(34.92±4.28)ng/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76、8.663、10.357、5.005,均P<0.01);治疗后,对照组P300潜伏期、P300波幅分别为(426.94±4.72)ms、(0.62±-4.31)μV,观察组分别为(413.65±3.66)ms、(0.84±-4.76)μV,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734、3.048,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10.72±1.5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93±1.84)分](t=6.530,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88.0%(44/50),对照组为86.0%(43/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硫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可较好的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改善患者BDNF、HCY、TNF-α、1,25-(OH)2D3等生化指标。
出处 《中国基层医药》 2020年09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