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干眼症的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评价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干眼症的疗效,并与单纯人工泪液治疗比较。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伴有干眼症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cGVHD-DE),随机分为他克莫司(TAC)组和玻璃酸钠(SH)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步诊断、发病时间,并记录发病前及治疗后2周、治疗后2个月时患者的视力(VA)、眼表疾病指数(OSDI)、角膜荧光素染色(FL)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t)结果,采用Keratograph 5M测量患者的泪河高度(TMH)、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f),结膜充血程度和睑板腺萎缩程度(睑板腺红外成像)等4个干眼相关的客观指标。比较分析0.1% TAC滴眼液治疗cGVHD-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采用方差分析、Firedman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1例(42眼),TAC组11例,SH组10例。2组性别构成、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各项干眼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TAC组OSDI评分(t=3.99,P=0.003)和双眼NIBUTf(右眼t=2.30,P=0.044;左眼t=2.42,P=0.034)以及SH组的OSDI评分(t=3.20,P=0.011)和右眼NIBUTf(t=2.46,P=0.036),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治疗2个月后,TAC组所有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而SH组中,OSDI、FL、TMH、NIBUTf和结膜充血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泪液分泌功能和睑板腺功能与基线比较无明显改善。治疗2个月后,TAC组与SH组进行比较,除FL外,其余干眼相关参数TAC组均较SH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研究期间TAC组和SH组均未发生明显眼部并发症。结论: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cGVHD-DE安全有效,眼表分析仪有助于此类患者病情的评估和随访。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