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时患者的辐射剂量与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扫描模式、扫描条件、防护方式下探测器的辐射剂量,以优化CT引导治疗时的放射防护措施。方法将78枚热释光剂量探测片平均分为13组。第1组不做任何干预;第2、3组置于拍摄野内分别用于探测标准头部模式和标准鼻旁窦模式拍摄定位像;第4~8组及11~13组均置于扫描野内、第9、10组置于扫描野外20 cm处,其中第6、7组分别用5 mm厚铅衣板对探测元件进行上覆盖、下垫衬,第8、10组包裹防护。第4组接受标准头部模式扫描,第5~10组接受标准鼻旁窦模式扫描;第11~13组用鼻旁窦模式下降低至不同扫描条件扫描。随后对各探测片进行辐射剂量测定分析。结果鼻旁窦模式扫描时辐射剂量较常规头部模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13±0.363) mSv比(39.740±2.020) mSv,t=39.78,P<0.001]。采取5 mm厚铅衣板覆盖遮蔽、下垫、包裹防护和降低扫描条件均能显著减少受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以鼻旁窦模式下80 kV,110 mAs扫描辐射剂量最小。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时,选择鼻旁窦模式,将扫描条件降至80 kV,110 mAs,并对患者头部下垫上盖包裹5 mm厚铅衣板遮蔽,仅露出穿刺层面,缩小扫描范围,减少扫描次数,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射线暴露。
出处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03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