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G-17)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至2019年1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196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胃镜检查结果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非萎缩性胃炎组,每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根据病变部位又分为萎缩性胃体炎组(34例)、萎缩性胃窦炎组(42例)和全胃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G-17水平,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即PGⅠ/PGⅡ。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定性检测幽门螺杆菌(Hp)。分析对比各组PGⅠ、PGⅡ、G-17水平及PGR。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Ⅰ、G-17水平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而两组PGⅡ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G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体胃炎组、萎缩性胃窦炎组与全胃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Ⅰ、G-17水平及PG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阳性组PGⅠ、PGR低于Hp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G-17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Ⅰ、PGR及G-17水平降低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生物学标志物,可根据血清PGⅠ、PGR临界值进行大规模人群普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筛查,并进一步结合胃镜检查,以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
出处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05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