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疏导的几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说理疏导,重在说理,贵在疏导。其目的是开启学生心灵,使他们真正理解道德的内涵、生活的意义、做人的根本。(一)谈话。谈话是教师了解和教育学生的一种重要方法。如果谈话方法运用得当,就能使学生转变思想、开启心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之,如果运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伤害学生的心灵,甚至使谈话对象的行为走向极端。谈话要做到:(1)事前有准备。教师要在了解和研究谈话对象的品德状况、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确定谈话的主题、方式、内容和地点等。(2)态度亲切、平等。教师谈话的态度要亲切、诚恳、自然、有耐心;内容要具有启发性,能使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明辨是非。(3)运用智慧。学生犯了错误后,通常比较害怕、后悔,希望得到老师的谅解。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变化和成长,宽容学生,运用教育的智慧和语言技巧处理犯错误的学生,使其知错就改。(4)抓住契机。学生的求知欲望、进步期盼、错误苗头、悔改祈求中,往往蕴含着谈话的契机。此时,一句诚恳的鼓励,一声嘘寒问暖,一个不露痕迹的暗示,也许就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鼓起生活的勇气,增强进取的信心。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国德育》 2006年9期
出版日期 2006年09月19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