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给药模式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并发症的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给药模式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否不同。方法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40例,年龄65-76岁,体重56-78kg,ASAI~Ⅱ级,女性14人,男性26人。所有患者均为第一次接受全麻手术且无严重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长期酗酒、滥用药物、精神障碍病史及糖尿病史。手术时间均超过4小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不使用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前完成胃管和导尿管的放置。两组麻醉诱导均采用静安(丙泊酚MCT)1mg/kg静注,待患者入睡后依次给予芬太尼4ug/kg,阿曲库铵0.5mg/kg,插管前再给予静安1mg/kg。确定导管在气管内,接麻醉机控制呼吸。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安3-6mg/kg.h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3-0.8ug/kg.min持续泵注,间断追加阿曲库铵10mg每次;实验组麻醉维持采用紧闭低流量持续吸入七氟烷,使得呼出气中七氟烷的浓度始终维持在1.5MAC左右,呼末CO2浓度维持在40mmhg,瑞芬太尼0.3-0.8ug/kg.min持续泵注,间断追加阿曲库铵10mg每次。如麻醉深度有变化,对照组适当增减静安和瑞芬的剂量,实验组保持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不变,只增减瑞芬的剂量。术中两组酌情追加芬太尼0.1mg每次,手术结束前一个半小时不再追加芬太尼。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两组均静脉给予凯酚1mg/kg实施超前镇痛。此时实验组停止吸入七氟烷,增加吸入新鲜氧气流量使之≧分钟通气量,在呼吸回路呼出端接麻醉气体吸附器,避免重复吸入残余七氟醚,同时以静安2-6mg/kg.h持续泵注,瑞芬维持剂量不变。准备缝皮时两组停静安泵注,缝最后一针时停瑞芬泵注,同时接静脉镇痛泵持续镇痛,两组镇痛配方均采用0.8mg芬太尼加400mg曲马多并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泵速2ml/h。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中,根据Riker镇静、躁动评分所得出的躁动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发生的例数较实验组多。两组患者术中无一例发生术中知晓,术后无一例发生恶心、呕吐,对照组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较实验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全麻术中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维持,手术后期采用静安(丙泊酚MCT)复合瑞芬维持,同时充分、快速排除七氟烷的情况下,患者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离室时间均较全凭静脉麻醉明显缩短,且术后谵妄躁动的发生率与全凭静脉麻醉的发生率相似,无术中知晓的发生。
出处 《医药前沿》 2012年34期
出版日期 2012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