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替麦考酚酯致麻疹样药疹1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患者,女性,17岁,住院号01759。因肾型过敏性紫癜6年,近2个月劳累后神疲乏力、口干、尿泡沫增多伴下肢浮肿。查体无阳性体征发现。实验室检查尿RBC765.6个/L、潜血(3+)、PH8、UTP2.40g/24h、β2-MG0.1g/L;血RT除RBC与HCT稍低外,余无异常;ESR30mm/h;血糖、肝肾功正常。特异性过敏源检测仅狗上皮呈1级,过敏程度低。彩超检查双肾声像图及血流指数正常。于2018年3月19日以肾型过敏性紫癜收入院。入院后给予甲泼尼龙24mgqdpo及对症治疗。住院第9天加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骁悉批号SH2058)0.5gbidpo。服用1天后(总量1.0g)患者双侧上肢前臂出现针头至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类似麻疹样皮疹,散在或密集对称分布,皮肤微热,不痛不痒,无头痛、恶心、腹痛。诊断为吗替麦考酚酯致麻疹样药疹,立即停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和甲泼尼龙口服,改用抗炎作用强的地塞米松10mgivdripqd。3天后皮疹颜色变浅,5天后消失,无糠枇样脱屑。停用地塞米松,继用甲泼尼龙治疗,住院17天好转出院。2讨论吗替麦考酚酯是一种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主要用于同种异体肾脏、肝脏、心脏和骨髓移植的患者,以预防和治疗器官的排斥反应;亦可用于不可耐受其他免疫抑制剂或疗效不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如联合环孢素及糖皮质激素应用对机体各系统均可引发不良事件发生。而小剂量引发皮肤麻疹样皮疹则比较罕见。本文患者因肾型过敏性紫癜口服甲泼尼龙24mgqd9天后加服吗替麦考酚酯胶囊0.5gbid,仅服用1天(总量1.0g)即发现双侧上肢前臂出现对称性针头至米粒大小红色丘疹,类似麻疹样皮疹。应用地塞米松10mgivdripqd×5d而痊愈。诊断似无疑问。笔者认为吗替麦考酚酯引发麻疹样药疹并不常见,却显示临床用药的个体差异性,所以应用该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用药后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应及时正确处理,以防引起严重后果。参考文献1陈新谦,王有豫,汤吉主编.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67-768.
出处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1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19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