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降凝剂对CD/10W-40润滑油降凝效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随着石油资源的匮乏,我国原油的含蜡量也随之增大,伴随其低温流动性差,凝固点高等问题,加工得到的润滑油凝固点也比较高,严重影响使用性能。降凝剂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通过改变油品中石蜡分子在低温析出时的结晶形态,改变油品的界面状态,从而增强油品的低温流动性能,降低粘度。润滑油对降凝剂有较高的选择性,正构烷烃分布是影响降凝效果的重要因素,且正构烷烃分布与降凝剂中包含的酯链的长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目前国内外生产的降凝剂大都是通过化学合成的聚合物或缩合物,结构复杂,酯基侧链的碳数存在一个最佳值,这就限制了任何单一组份降凝剂的适用范围。本文以某装备使用的柴油机油CD/10W-40为基础油,选择了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富马酸酯类和聚α-烯烃类三类分子结构、性能不同的降凝剂,研究了单一降凝剂及复配降凝剂在降低倾点、凝点、低温动力黏度等方面发挥的效能,探究了机理,为柴油机油CD/10W-40在低温下使用提供依据。
出处 《基层建设》 2019年20期
出版日期 2019年11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