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出处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1期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慢性胃炎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196-01 慢性胃炎患者在患病早期将会表现出腹部疼痛 灼热感 反酸以及食欲不佳等临床症状,在此期间受到刺激容易反复发作,表现出无规律间歇性疼痛反应。临床认为,该类疾病的发生因素相对较多,加之大部分患者对于有关健康知识的认知并不正确和充分,容易出现误解的情况,并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1。因此,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认知能力,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进而提高患者对于有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更加利于护理工作顺利而又良好的进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在2013年1月~2018年12月所接收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根据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具体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为5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38.42± 3.67)岁 最短病程0.5年,最长病程15年,平均病程(7.6± 1.9)年 参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38.75± 3.82)岁 最短病程0.5年,最长病程15年,平均病程(8.4± 2.5)年。两组患者的基本经过,经过统计学的比较,P>0.05,可以进行组间对比。 1.2护理方法 研究组采取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①心理护理。由于慢性胃炎患者的病程事件相对窖藏,患者长时间受到疾病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甚至会出现抵触治疗 抗拒配合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治疗和护理效果。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并且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以及情绪变化,介绍有关该类疾病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对抗疾病的信心,积极为患者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而言,则需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有效交流,与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更加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②健康教育指导。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详细介绍有关慢性胃炎的发生机制 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方案等,并且告知预防疾病反复发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纠正患者的错误认
出版日期 2019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

相关关键词

健康教育 慢性胃炎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196-01 慢性胃炎患者在患病早期将会表现出腹部疼痛 灼热感 反酸以及食欲不佳等临床症状,在此期间受到刺激容易反复发作,表现出无规律间歇性疼痛反应。临床认为,该类疾病的发生因素相对较多,加之大部分患者对于有关健康知识的认知并不正确和充分,容易出现误解的情况,并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1。因此,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认知能力,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进而提高患者对于有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更加利于护理工作顺利而又良好的进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在2013年1月~2018年12月所接收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根据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具体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为5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38.42± 3.67)岁 最短病程0.5年,最长病程15年,平均病程(7.6± 1.9)年 参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38.75± 3.82)岁 最短病程0.5年,最长病程15年,平均病程(8.4± 2.5)年。两组患者的基本经过,经过统计学的比较,P>0.05,可以进行组间对比。 1.2护理方法 研究组采取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①心理护理。由于慢性胃炎患者的病程事件相对窖藏,患者长时间受到疾病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甚至会出现抵触治疗 抗拒配合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治疗和护理效果。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并且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以及情绪变化,介绍有关该类疾病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对抗疾病的信心,积极为患者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而言,则需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有效交流,与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更加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②健康教育指导。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详细介绍有关慢性胃炎的发生机制 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方案等,并且告知预防疾病反复发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纠正患者的错误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