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不尽的母爱——一只柳斗的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照片上的这只红色小柳斗,如今陈列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仿建的西花厅“立志强国”展室内,每天吸引着许多游人趋前现赏。这只普通的小柳斗与伟人周恩来有着密切的关系。  1898年的3月5日,周恩来诞生在江苏淮安府城驸马巷。8个多月后,因小叔父周贻淦新婚不久即患上肺结核病,为了给病人以精神上的安慰,也为了让小婶母陈氏有个依靠,就按当地风俗,将年幼的恩来出嗣过继给小叔父为子。恩来过继不久,小叔父周贻淦离开人世,他便与小婶母相依为命。  陈氏出身书香门第,不仅通文墨,会诗词,又善针工女红,是位文静、贤淑而又多才多艺的女子。但她恰守封建礼俗,守寡后终日足不出户,只悉心培养教育小恩来。  恩来三岁时,陈氏娘就教他认字。陈氏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楷书字。她把字写在一张张裁咸方块的纸片上,教恩来认。恩来从小博闻强记,一个字只需教上一两遍就认识了,而且再也不会忘掉。这样他认的字就一天比一天多,方纸片也越堆越厚,太厚了就得有个存放的器皿。陈氏娘考虑再三就请乡下的柳扎匠精心扎制了一只小柳斗,还扎了一个小斗盖。这样,把方纸块装进斗里,复习认字时,只要一张一张从斗里取出来,认定后再装进去,用起来很方便。  陈氏娘为啥要用斗...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党史纵横》 2000年11期
出版日期 2000年11月2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