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滇桂诗坛的“杜诗”接受及其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清代滇桂诗坛在“学杜诗”方面,有三个特点,比较显著:题材上多写时事;文体上多用歌行体;诗论上坚持雅正、质实,普遍推崇杜甫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批判精神与“会通”“求新”“杜诗有法”“转益多师”的诗学观。时事诗、歌行体、唐宋互参、诗史意识与批判精神以及推崇但不盲从的学杜观念反映了滇桂诗坛在接受杜诗时的深度与高度,其背后所彰显出来的“师古”与“自立”结合的理路以及致力于传统诗文创作的追求和实践,既是清代滇桂文学创作与诗论趋于自觉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其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表现。在清代滇桂诗坛杜诗接受研究比较薄弱,以及滇桂地区位居中华文化与越南等东南亚文化圈交汇处的背景下,上述探析具有比较重要的诗学意义和认识价值。
作者 郑升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17年3期
出版日期 2017年03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