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贺麟论“三纲”的现代意义及其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陈寅恪与贺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三纲”之于中国现代道德建设的意义。陈寅恪通过对王国维自杀原因的文化学分析,高度肯定王国维为旧道德殉难的精神意义,认为王氏自杀恰恰体现了他“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而且,陈氏认为,《白虎通德论》中的“三纲六纪”的道德伦理思想是中华文化精神所在。贺麟先生认为,“三纲”是“五常”的合乎逻辑的发展,比五常更具有道德伦理的约束力。如果经过自由意志的过滤,“三纲”的绝对伦理要求恰恰与康德讲的“绝对命令”有相通之处。陈、贺二先生对“三纲”现代意义的阐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反思。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孔子研究》 2015年2期
出版日期 2015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