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固定表面生物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的骨长入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比较人工膝关节不同孔径的固定表面生物型假体植入兔体内的骨长人情况,为人工膝关节生物学固定方法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制作兔部分限制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假体固定表面用激光焊接两层不锈钢网,一组设计为两层不锈钢网孔大小相同,网孔均为(2×2)mm,称大孔假体(实验组假体)。另一组设计为两层不锈钢网孔大小不同,大网孔大小为(2×2)mm,小网孔大小为(1.5×1.5)mm,大网孔钢网焊接在紧贴假体固定表面,小网孔叠放在其外面,称小孔假体(对照组假体)。两组假体两层钢网均错开焊接。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只,分别行左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髌骨不置换。术后1、3、6个月处死动物取材,每个时间点各5只,进行硬组织切片染色,计算假体骨界面新生骨形成率,假体与骨界面的骨结合率。结果假体骨界面新生骨形成率,假体与骨界面的骨结合率,实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固定表面孔径不同影响假体与骨界面的骨长人,大孔假体骨界面新生骨形成率及假体与骨界面的骨结合率要优于小孔假体。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12年03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