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性与澄清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正>从六十年代中期后,现象学渗入英语世界文学批评。赫思(E.D.Hirsch)在说明胡塞尔的“意向性”观念时说:“所有意向性的对象,如要用一个名词来替代,只不过是意义。文字意义就是特殊的意向性对象。文字意义作为意向性对象,是不变的……意义是一次经由作者立意的性质而决定。”(《阐释的正确性》)赫思还相对于原义,提出“衍生义”(significanec):在作品出现后,读者和批评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文艺研究》 1989年2期
出版日期 1989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