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丹散结胶囊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参丹散结胶囊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CAC)小鼠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氧化偶氮甲烷和葡聚糖硫酸钠构建小鼠CAC模型。正常组、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各10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肠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生成素2(Ang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Akt、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结肠癌组织的MVD计数分别为(63.3±3.3)个、(36.6±2.3)个、(36.6±2.2)个和(50.3±2.5)个,均高于正常组[(2.0±0.1)个,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和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高于参丹散结胶囊组(P<0.05)。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和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结肠癌组织中bFGF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55±0.31、2.46±0.37、2.49±0.33和3.34±0.21,Ang2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78±0.19、2.21±0.14、2.26±0.17和3.67±0.32,均高于正常组(1.01±0.05和0.99±0.07,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和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高于参丹散结胶囊组(均P<0.05)。模型组结肠癌组织中p-Akt/Akt、VEGFA和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75±0.18、4.64±0.22和4.84±0.12,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01±0.07、0.95±0.08和0.98±0.05,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组结肠癌组织中p-Akt/Akt、VEGFA和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4±0.22、3.15±0.26和2.07±0.18,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与MK-2206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结肠癌组织中p-Akt/Akt、VEGFA和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7±0.15、4.02±0.11、3.52±0.24,均高于参丹散结胶囊组(均P<0.05)。结论参丹散结胶囊可能通过抑制Akt/HIF-1α/VEGFA信号通路,使促微血管生长因子bFGF和Ang2表达降低,从而抑制CAC的血管生成。
出处 《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11期
出版日期 2021年11月2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