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性研究:TCLSIH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选取2013-2016年天津慢性低度炎症与健康(TCLSIH)队列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活方式各因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和防治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24 256名研究对象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症状、生活方式调查问卷以及体格检查。采用SAS 9.3软件,将SDS评分按总分<45和≥45分为无抑郁症状组和抑郁症状组,分析生活方式各因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中SDS≥45分占16.59%。基线调查显示:与无抑郁症状组人群相比,抑郁症状组人群有较高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NLR)水平(P<0.01)、有较低的BMI、总能量摄入和身体活动量(P<0.000 1);并倾向于少吃植物性膳食模式、较多的食用动物性食物膳食模式及甜食和水果膳食模式(P<0.000 1)。抑郁症状组人群中吸烟者的比例较高、偶尔饮酒者比例较低(P<0.01);有较多的女性、独居者、文化程度低、家庭月总收入低;每日室外时间>5 h者比例较高;而管理人员、已婚者和喜欢与亲友来往者比例较低。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NLR、吸烟(OR=1.14,95%CI:1.03~1.26)、已戒酒状态、动物性食物膳食模式(OR=1.41,95%CI:1.35~1.46)、甜食和水果膳食模式(OR=1.17,95%CI:1.13~1.22)、睡眠时间>7.5 h/d、室外活动时长3~5 h/d、室外活动时长>5 h/d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P<0.05);而BMI(OR=0.98,95%CI:0.97~0.99)、文化程度(OR=0.76,95%CI:0.70~0.82)、管理人员、家庭月总收入(OR=0.63,95%CI:0.58~0.68)、总能量摄入、身体活动量(OR=0.86,95%CI:0.84~0.89)、已婚状态、喜欢与亲友来往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P<0.05)。结论生活方式各因素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开展生活方式干预抑郁症将成为抑郁症防治的新途径。
出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10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