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肌肉刺激仪预防高强度抗阻训练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仪(DMS)对缓解健康成年人高强度抗阻训练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至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及进修人员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4例。两组均通过肱二头肌高强度向心-离心抗阻训练,诱发延迟性肌肉酸痛。在训练后即刻和训练后24 h,治疗组给予DMS干预,对照组给予DMS假干预治疗。在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干预后、24 h后、24 h干预后分别采用VAS评分、肌骨超声进行评估,观察训练前后不同时间节点的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情况,对DMS在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方面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即刻干预后,治疗组的VAS评分、RI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干预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却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RI值仍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干预后,两组的PSV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4 h干预后,治疗组的PSV值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流分级随着时间延长,其值出现显著性改变(P<0.001),其血流分级值由大到小排序:干预后、训练后、24 h干预后、24 h后、训练前。对照组血流分级随着时间延长,其值出现显著性改变(P<0.001),其血流分级值由大到小排序:训练后、干预后、24 h干预后、24 h后、训练前。结论DMS能够缓解高强度抗阻训练后即刻出现的局部肌肉酸痛和肌肉僵硬,而对于DMS作用于训练24 h后出现的延迟性肌肉酸痛则无正面影响,反而会加重肌肉酸痛的程度。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0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