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洛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19日至2月4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28例COVID-19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普通型23例,重/危重型5例。中位年龄54岁。10例(36%)有武汉旅居史,25例(89%)表现为家族聚集性发病。17例(61%)合并基础疾病。发病时最常见症状为发热(26例,93%)。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整个诊疗过程的26例患者中,入院时10例(38%)出现白细胞减少,5例(19%)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15例(58%)出现淋巴细胞减少,1例(4%)出现血小板减少,16例(62%)表现为白蛋白减少。入院时检测了超敏C-反应蛋白的19例患者中,14例(74%)表现为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经住院治疗后,COVID-19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回升;超敏C-反应蛋白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值均<0.05)。入院至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4.0(4.0)d,入院至影像学表现好转的时间为12.0(5.5)d,入院至核酸转阴的时间为14.0(8.3)d,住院时间为18.5(8.5)d。结论洛阳市COVID-19病例主要具有输入性和聚集性的特点,发热和咳嗽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在入院半个月内可进入临床恢复期,经过治疗,淋巴细胞减少及系统性炎症得到改善和控制。
出处 《国际呼吸杂志》 2020年19期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1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