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脐带气门芯断脐的改良设计及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 自 1996-7 至今,回访人数 1 万人以上,发现新生儿出生结扎脐带要点 :1. 延迟最少一分钟 钳夹 结扎 脐带 ; 2 . 长断脐 ; 止血钳 距 脐跟部 约 2cm 以上钳 夹,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 脐带水肿 、 过粗 、 脆性大 等 ,应该稍留长一点,最后气门芯 距 脐跟部皮肤约 1. 5 -1. 8 cm 结扎) 最后一个结打在 距 皮肤最少 1.5cm 左右,不能少于 1.2cm ( 常规的结扎是用止血钳 距 脐带跟部 1-2cm 钳 夹,最后气门芯巨皮肤 约 0.5-0.8cm ); 3. 一次性扎紧,遇到水肿严重或者过粗的脐带,需要再次使用慕斯线加固一次,使其在一周左右脱落; 4. 对于脐部膨出的新生儿,使用无菌药棉直径约 3cm 棉球按压在脐窝后,再使用脐带包固定,约 15 天左右恢复正常。如此处理的新生儿 脐带残端脱落快,愈合好,且 在 其 长过程中不易生病,抵抗能力强,而且食欲好,身体发育良好。 应用改良的断脐技术可以缩短水肿脐带的断脐时间,降低脐带断裂率、断脐失败率、脐带渗血发生率、脐炎发生率、脐带脱落时间,减轻助产士压力,提高助产技术,从而保障新生儿安全,预防感染, 良好发育,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出处 《中国医学人文》 2020年3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4月09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