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经DR平片检查显示或未显示腰椎峡部裂患者,后经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PC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成像及手术治疗确诊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腰椎峡部裂的显示率。结果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MPR、PCR、VR等后处理技术成像发现腰椎峡部裂65处,漏诊1处,其显示率为98.48%(65/66),其中腰椎多椎体双侧峡部裂伴腰椎滑脱3例,腰椎单椎体双侧峡部裂伴腰椎滑脱20例,腰椎双侧峡部裂不伴腰椎滑脱5例,腰椎单侧峡部裂不伴腰椎滑脱3例,腰椎单侧不完全性峡部裂1例。DR发现腰椎峡部裂为43处,漏诊23处,显示率为65.15%(43/6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以直接、直观、立体、多方位的观察腰椎峡部裂的数目、宽度及其周围情况,诊断准确率高,是目前检查腰椎峡部裂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出处 《医师在线》 2016年6期
出版日期 2016年06月1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