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道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8-2015年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48例全部痊愈,未发生死亡、肢体偏瘫等严重并发症。
出处 《医师在线》 2015年9期
关键词 软通道技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24-01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病前多有不确切外伤史。血肿量大可出现头痛 呕吐,偏瘫,精神行为异常,甚至出现昏迷,脑疝等。占位效应明显者须手术治疗。目前常见的手术方式为钻孔引流术及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但以前者为首选。我科自2008 年开展软通道颅内血肿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取得很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我科自2008-2015 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48 例,男,40 例,女,8 年龄50-82 岁,平均年龄66 岁。有明确头部外伤史20 例,病程1-6 月。合并高血压20 例。不同程度的头痛症状 恶心呕吐36 例,肢体偏瘫4 例,精神行为异常2 例,嗜睡及昏睡4例,浅昏迷2 例。CT 或MRI 影像表现所有病例均有侧脑室受压,不同程度的中线移位,移位最大者达2cm,但无脑疝体征。38 例术前CT 确诊,2 例CT 上为低密度影像,考虑硬膜下积液,后经MRI提示长T1 及长T2 抑水序列呈高信号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3例CT 为等密度影像,但中线移位明显,脑室明显受压,报告考虑占位并脑疝形成,但体征上无双侧瞳孔不等大表现,急诊脱水降颅压处理后行MRI 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5 例入院时CT 提示慢性硬膜下血肿伴活动性出血。血肿部位多位于额 顶部硬膜下腔,局限在额极2 例。双侧硬膜下血肿1 例。所有病例未发现包膜钙化者。术前一般处理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及解大便,止血,降颅内压,营养神经处理。
出版日期 2015年09月19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

来源期刊

医师在线

相关关键词

软通道技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24-01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病前多有不确切外伤史。血肿量大可出现头痛 呕吐,偏瘫,精神行为异常,甚至出现昏迷,脑疝等。占位效应明显者须手术治疗。目前常见的手术方式为钻孔引流术及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但以前者为首选。我科自2008 年开展软通道颅内血肿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取得很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我科自2008-2015 年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48 例,男,40 例,女,8 年龄50-82 岁,平均年龄66 岁。有明确头部外伤史20 例,病程1-6 月。合并高血压20 例。不同程度的头痛症状 恶心呕吐36 例,肢体偏瘫4 例,精神行为异常2 例,嗜睡及昏睡4例,浅昏迷2 例。CT 或MRI 影像表现所有病例均有侧脑室受压,不同程度的中线移位,移位最大者达2cm,但无脑疝体征。38 例术前CT 确诊,2 例CT 上为低密度影像,考虑硬膜下积液,后经MRI提示长T1 及长T2 抑水序列呈高信号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3例CT 为等密度影像,但中线移位明显,脑室明显受压,报告考虑占位并脑疝形成,但体征上无双侧瞳孔不等大表现,急诊脱水降颅压处理后行MRI 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5 例入院时CT 提示慢性硬膜下血肿伴活动性出血。血肿部位多位于额 顶部硬膜下腔,局限在额极2 例。双侧硬膜下血肿1 例。所有病例未发现包膜钙化者。术前一般处理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及解大便,止血,降颅内压,营养神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