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多年前名扬京城的番中傩戏与当今的嘉绒藏戏渊源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历史不会忘记,1776年,在平定大小金川乱事后,清朝宫庭中开始出现了这样一种表演形式,据《清宫史续编》记载:“太和殿筵宴之礼,恭遇万寿圣节正庆及元旦、国庆……内务府官员引朝鲜俳,回部、金川番童等呈百戏。毕,各退。每岁除旧,赐外藩蒙古王等,宴于保和殿……届日……金川番童等各献杂戏,毕集柢侯。”对这些献艺的番童,许多朝庭官员只知他们居住在北京香山(西山),北京人因视其服饰、习俗奇特,误为苗人,故称此地为西山苗寨,这样一代代以讹传讹至1982年经人考证后,复更名为嘉绒藏寨,他们是如何来到此地的呢?他们是乾隆皇帝打金川后俘掠的嘉绒藏人。1747年(乾隆十二年)今阿坝州的金川县,小金县(俗称大小金川)因上层土官头人之间为了边界、领土之争发生了叛乱,矛头直接指向清政府,乾隆皇帝为了疆域的稳定、政权的巩固,遂发兵20万前往大小金川平叛,1749年平息了叛乱。乾隆36年(1771年)大小金川复又叛乱,土司头人间结盟反清,时年6月,乾隆皇帝又遣重兵前往清剿,战事延续到1776年方告结束,两次战争相隔20多年,战争共进行了9年...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西藏艺术研究》 2000年3期
出版日期 2000年03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