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复合体矢状面形态学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背景:峡部裂性滑脱与退变性滑脱的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两者在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各参数及生活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就诊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共169例,其中退变性滑脱(退变组)83例,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86例。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片上测量两组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指标,包括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同时测量两组病例的腰椎滑脱角、滑脱率以及滑脱距离,运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结论:①退变组患者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及滑脱角明显低于峡部裂组(P〈0.05-0.01);退变组患者矢状面平衡明显高于峡部裂组(P〈0.01);②就SF-36量表各维度而言,退变组身体功能维度得分、社会功能维度得分低于峡部裂组(P〈0.01);③两组患者在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滑脱率及滑脱距离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提示,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具有相似的骨盆矢状而形态,但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较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表现为更大的胸椎后凸、腰椎前凸以及滑脱角。此外,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身体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受到明显的损害。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年22期
出版日期 2016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