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7年武汉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分析武汉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7年武汉市病毒性肝炎疫情数据进行分析,不同地区、性别等分布差异采用χ^2检验,探讨影响武汉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的相关因素。结果2004-2017年武汉市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数124415例,年均发病率98.76/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乙肝报告病例数最多,占71.68%,其次为丙肝,占14.70%。年均报告发病率前三位的地区均为中心城区(χ^2=9510.51,P<0.05),男性发病率(年平均发病率130.52/10万)高于女性(年平均发病率65.08/10万)(χ^2=13662.96,P<0.05)。乙肝发病率最高峰在50~岁年龄组,甲肝、乙肝、丙肝、戊肝及未分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甲肝:χ^2=583.05,P<0.05;乙肝:χ^2=12774.17,P<0.05;丙肝:χ^2=10076.97,P<0.05;戊肝:χ^2=4350.77,P<0.05;未分型肝炎:χ^2=1548.14,P<0.05)。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离退休人员及农民为主。结论武汉市病毒性肝炎的报告发病率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在传染病报告发病中仍占重要位置,其防治应以乙肝为重点。在做好免疫预防工作的基础上,应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出版日期 2019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