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唐铭瑶

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71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完善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主要过程。对此,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便成为教师所研究的问题。此外,小学生具有其自身的年龄特征以及心理特点,并且他们作为独具意义的人,思维与认知区别于成人,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全面分析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教学真正实现有效性,并使教学效果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数学;构建

一、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并本能地产生抵触心理,还有部分学生学的比较累,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教,而未能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其一,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严重,教师将教学活动自然而然地定义为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样便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出机械化、被动化的特征,同时,也使他们逐渐形成了学习的依赖心理,这便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二,数学学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同时,也常常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思维障碍,这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小学生的注意力、自制力较为薄弱,并且学习的自信心并不足,这便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以此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 有效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目前,有效教学成为教学改革下的热点话题,要正确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教师必须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效教学其主要包括“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三大内涵。其中,“有效果”指的是教学效果,包括教学影响所呈现出的一切成果。但它与教师的教学动机、教学设计并无关系,因此,“上完课,教学便完成了”并不体现教学是否有效果。其次,有效果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此,学生有无进步便成为评价教学有无效果的唯一指标。从教学论的角度分析,教学要有效果,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并最终使教学效果落实到学生身上。其次,“有效用”便指的是学生所学的东西能够被他们所用,将其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便体现在“学会应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使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为“真知识、活知识、有用的知识”。此外,“有效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教学产出,因此,有效教学在保证“有效用、有效果”的前提下还要做到“有效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效率便主要表现在“减负增效、解放学生”两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便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教与学的活动指向价值最大化的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时间的利用价值,并最终使得教学活动向着高效的态势发展。

三、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探究兴趣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便难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而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一方面能够将教材中的内容以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降低他们理解新知识的难度,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堂注入新活力,从而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以此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出示动画视频,即:小明家新装修了一个书房,他今天约了好朋友去购物广场买书桌,他需要的书桌是什么样的?同时展示了书桌面的长与宽分别是5分米、4分米,这一场景便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并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于是,笔者再次出示“5分米、4分米分别是多少米”这样的问题,便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随后,笔者便引导学生体会到小数的含义,并使他们知道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以此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小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由此能够看出,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便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将数学问题赋予生活化的特点,这样一来,既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还能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强化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巧设课堂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主要推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在逐步发展。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设置课堂问题,使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有效联结,这样既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帮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还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此使他们在数学学科中获得一定的发展。

(四)重视实际操作,完善认知结构

小学生的感知觉、思维、想象等认知都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对于外界事物也富有好奇心。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的展开,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课堂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各项认知体验,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建立过程,还能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中更新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五)开展游戏活动,丰富学习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形式以“讲授”为主,或者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这样难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单一。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需要适当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这样既能够积极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使他们真正“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并在此基础上,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来展开,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真正使教学变得“有效用、有效率、有效果”。

参考文献

[1]易立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24):9.

[2] 李淑菊.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浅论[J].赢未来,2017(7):63.

[3]张春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文理导航,201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