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与高考制度的对比及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科举制度与高考制度的对比及启示

李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市海淀区 100875

摘要: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为学子们提供了进入官场施展才华的机会。高考是当代社会选拔人才的制度,为学子们提供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机会。二者虽处于不同时代,但在本质上都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很多共通之处。本文将通过两种制度之间的对比,吸取科举制度的经验教训,以古鉴今,为高考改革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科举,高考,对比,启示

  1. 科举制度与高考制度概说

  1.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始于隋,立于唐,完备于宋,兴盛于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等级,学子经过层层选拔才有机会走上仕途。历经六个朝代的发展,科举制度为古代社会选拔了大批官吏,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和发展。

  1. 高考制度

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源于中国古代科举的考试传统,鉴于西方现代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现代教育的产物。文革十年,高考制度遭到废除,大多数学子们失去了进入大学接受教育的机会。197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教育部意见,宣布当年恢复高考,至此,我们迎来了新时代的高考并延续至今。

  1. 科举制度与高考制度的对比

科举制度和高考制度在考试目的、考试内容、考试程序、考试结果、社会影响等方面存在较多关联,笔者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同时将二者在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比较,以古鉴今,力图提出可行的改革思路。

  1. 考试目的

科举制度和高考制度的根本目的都是为社会选拔人才,但二者在直接目的上存在差异。科举考试的直接目的是选拔政府官员,从科考到直接用才,中举者可获得相应官位,因此科举考试既是教育考试制度也是人事考试制度;而高考制度则是高等院校新生入学考试制度,学子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无任何政治待遇,因而只是一种教育考试制度。

  1. 考试内容

科举制度和高考制度的考试内容都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因而体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不同时代的儒家经典稍有变化和发展,但总体都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独尊儒术的社会风气,唐代将儒家经典分为大、中、小经三类,明朝创设的八股文更是将儒家经义推崇到极致。作为现代教育考试制度,高考并非以直接培养和选拔政府官员为目的,而是旨在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人才,因而考试内容也体现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语文、数学、英语为基础学科,同时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

  1. 考试程序

作为国家级别的教育考试制度,科举和高考都有着非常严密的考试程序。为确保考试过程的公平性,科举考试中采用了编号、闭卷、密封、监考、回避、入闱、复查等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方法也沿用到了现代高考制度当中。此外,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现代高考还运用了摄像头、检测仪等高科技产品来预防考生作弊,确保考试程序公平。此外,在作弊行为上,无论是科举和高考都有着较为严厉的惩罚制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考试程序的公平性。

  1. 考试结果

科举制度和高考制度所带来的考试结果也有所不同。在古代社会,科举考试可以说是寒门学子实现阶层跃升的唯一途径,学子们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入朝做官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范进中举的故事也就不难理解了。然而相比之下,高考带来的结果则更加多元,或者说,高考不再是人们实现阶层跃升的唯一途径。通过高考,学生可以顺利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增长能力,将来投身于祖国建设;高考失利者也可以通过自学、自学考试、创业等多种形式提升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走向成功,进而实现社会流动。

  1. 社会影响

作为国家级别的教育考试制度,科举和高考都有着非常广泛的社会影响。从人才选拔来看,科举为古代中国选拔了大批官员,高考则为当代社会选拔了大批人才;从社会发展来看,科举通过选拔官员壮大了政治队伍,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高考则通过筛选人才进入不同专业进行培养,进而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人才,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从社会风气上来看,科举和高考都激励人们勤奋读书,形成崇尚知识的社会风气,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国民素养;从社会流动上来看,高考和科举都为莘莘学子们提供了上升渠道,极大地促进了阶层的流动和良性发展。

  1. 突出问题

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科举和高考亦是如此。在实施的过程中,二者均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纵观二者发展的历史,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是一个“千古难题”。司马光和欧阳修就曾因取士名额产生争执,分别提出“逐路取人”和“唯才是举”的观点。在高考改革的过程中,“全国一张卷”的声音也屡见不鲜,但因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教育水平不一,究竟如何考试、如何分配录取名额以实现教育公平,亦是当前高考改革所面临的一块“硬骨头”。

  1. 科举制度对高考改革的启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作为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两种制度,高考改革必须要吸取科举制度的成功经验和反思其失败教训,通过对比科举制度和高考制度的异同,笔者认为接下来的高考改革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 沿袭科举制度平等精神,以教育公平为改革底线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国家级人才选拔制度,高考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必须继承科举制度所推崇的公平精神,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理念,坚守教育公平的底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平等精神不应该只是一种口号,而是应该落实到高考改革的行动中去,面对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等改革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应从考什么、如何考、如何评、甚至是如何教等多方面下功夫,多管齐下,将平等精神落实到高考改革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1. 以高考改革引教育改革,以教育改革促高考改革

其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高考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关系。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当前教育改革受到高考制度的钳制,如果不去掉这个指挥棒,教育改革难以深入。然而,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高考制度对教育教学的内容、以及方式方法等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高考制度亦是服务于国家选拔人才的目标,在根本上与教育制度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判断高考制度的好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既然高考制度于教育制度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基于此,我们为何不能变当前的阻力为引力?通过有效的高考改革举措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时利用教育改革的成果促进高考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使二者形成相得益彰的局面。

  1. 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构建远景式的改革方案

高考改革不能凭空谈起、无中生有,必须充分关照高考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同时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形成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改革方案。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改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改革应该永远在路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应该成为高考制度的底色。因此我们要在充分关照相关事实的基础上构建远景式的、系统的高考改革方案,要有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地去实行,并且在过程中要及时反思和调整,始终把握好改革的方向盘,稳步推荐改革举措和实现改革目标。

  1. 总结

作为具有历史继承关系的人才选拔制度,高考制度的改革发展必然要借鉴科举制度兴衰的历史。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要关照到当今时代各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将科举制度值得借鉴的经验改良成适合现代社会土壤的种子,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朱洁.“科举”与高考制度之比较及其启示[J].科技风,2018(18):27+35.

[2]杨宪民.科举制度对高考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7,4(04):212-213.

[3]盛健宁.科举制度对高考改革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7(03):30-31.

[4]郑若玲. 要考试公平还是区域公平?[N]. 北京日报,2016-08-08(015).

[5]刘海峰.高考存废与科举存废[J].高等教育研究,2000(02):39-42.

[6]刘海峰.科举研究与高考改革[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64-71.

[7]曹长德.科举制度兴衰及其对高考改革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5(08):9-12.

[8]郑若玲. 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

[9]王艳军,宋俊丽.从古代科举制度看今天的高考制度[J].教书育人,2004(22):19-20.

[10]巢蓉.科举制的考试内容与选拔标准留给高考改革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3(03):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