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文化沃土 回归教育本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深耕文化沃土 回归教育本真

王晓慧 高洋

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

【摘要】文化如同空气无处不在,它有着独特的作用——对个人和社会的“教化”。实现文化的教化作用的重要场所就是学校。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组织,是整个学校教育功能发挥的主阵地,我认为一个好班集体是教室与文化的融合。以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引导,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和真善美,实现立德树人。

【关键词】文化育人 带班理念 德育课程

余秋雨将文化概括为:“文化是一种养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文化如同空气无处不在,它有着独特的作用——对个人和社会的“教化”。实现文化的教化作用的重要场所就是学校。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组织,是整个学校教育功能发挥的主阵地,建立班集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育人。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能否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高中阶段的经历与成长。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一定要建设一个好班集体,我认为一个好班集体是教室与文化的融合。因此我的带班理念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周易》有云:“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以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引导,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和真善美,实现立德树人。

一、蔚然成风,勾勒国学育人愿景,展文化育人之强

(一)创设国学育人核心理念

我认为一个好班集体是教室与文化的融合。优质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使一个班级自动运转,成为一个好班。班级文化分为软文化和硬文化。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用心进行了班级理念文化的设计。

1、班级核心理念:明德 端正 弘毅 笃行

明德取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在彰明道德

端正取自《庄子 天地》“端正而不知以为义”,意在端直其心

弘毅取自《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在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笃行取自《礼记 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意在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2、班训:文明高雅 乐学善思 自强不息。

将班级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的“德以正身,学以济世”的校训相结合,引导学生以坚强的意志成为有高尚道德的人,在生活学习中善于思考,乐于学习,促己进步。

3、班风:礼 静 思 和。

龙应台认为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礼是为人的道德准则,静是处事的行为规范,思是学习的有效方法,和是交往的积极意识。

物质文化是理念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通过教室内环境的布置,达到文化的视觉,听觉的可见,进而让学生心有所思,身有所行,实现育人目标。

(二)细化国学育人系列德育教程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独立的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人的情感因素不容忽视,良好的师生情感和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能使学生和家长对老师产生认同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情感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以带班理念为引领,依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制定不同年级的德育教程---高一正心,高二修身,高三明志。

不同年级的主题班会逐渐创设育人环境;优秀生的评选强化育人理念;经典文本诵读逐渐消除学生与成人的文化隔膜;烙画课程的学习体验传承魅力。

二、孜孜以求,深耕精品德育内涵,显文化育人之智

(一)信任和尊重,理解与呵护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就像一道屏障阻挡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时常与经典文化进行对话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最初的时候很多同学对烙画课程有所抵触。我利用了一档优秀的文化节目--《国家宝藏》的一些素材。有一期节目为介绍国宝样式雷烫样。它今生故事的讲述是天津大学样式雷研究团队。样式雷家的“平格法”描绘三维立体地形与我们现在使用计算机建模软件制作的完全一致。咱们老祖宗的平格法比计算机建模早了两千多年。学生会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震撼,而我会告诉学生,现在的创新和发展的前提是继承,不要让我们的文化总被别人拿去申遗,这就是我们学习烙画课程的意义。接下来我设计了以汉沽的文化底蕴和汉沽的非遗项目为主题的系列班会,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还提升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对烙画的课程不再是最初的排斥,而是开始慢慢的欣赏,多年后的某一天才能真正理解也说不定呢。

(二)培养和提升,成长与完善

德育的要义在于深层的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的最重要的方式是情感的传递和人格的濡染。真正走进情感深处,触发心灵深处灵魂共振的教育才能改变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从而做到知行合一。听过一节《诵孝经传孝道》的班会课。无论是现场布置还是录制的经典诵读视频都洋溢着浓浓的国学经典气息;学生自己设计的游戏环节--“二十四孝猜猜看”,借助夸张的肢体语言诠释传统故事;学生关于传统孝道与当今时代接轨的讨论头头是道,这无疑是一节成功的班会课。课后的一个无意发现,让我所思颇多:学生的脸上洋溢着一种类似比赛或者演出成功后的亢奋、满足和喜悦。我不觉有些诧异,难道一部厚重的国学典籍带给我们的震撼不应该是虔诚与凝重吗?难道一段感人的孝道故事背后引发我们情感共鸣的不应该是生命的苦涩与辛酸吗?我把这种情感错位归因为学生逆境阅历积累不足、情感世界相对简单。孝文化传承至今,每个故事背后的执着、奉献与所承受的精神苦痛,对于自小被父母亲情包裹、逆商相对贫乏的少年来说是很难体会的。如果教师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传统孝道,或者声情并茂地呈现文学作品中的母爱至文,或者分享自己与父母的点滴,或者借助“中华孝道好少年”视频让同学们与同龄人进行情感的交流,学生脸上的表情会不会袭上一丝少有的虔诚与感动呢?

三、润物化雨,濡染谦谦学子人格,成文化育人之仁

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根基,但儒家为政、修身、教育的深层内涵在今天的中学生心里早已淡化陌生了。班级论坛是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碰撞较激烈的场所。我们的班级论坛会在每周固定的时间进行。社会的热点新闻,班内的有名事件,家庭中的困惑等都可以作为论坛的题目。在一次次的碰撞中逐步建构德育价值----博爱悲悯的人格,进取执着的品质,家国天下的情怀。

教育是一项浩繁的工程,班主任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项小小的工序。我愿一直秉承“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的带班理念,不断学习、不断从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探索教育的本真,完善自我,为助力学生成长,为繁荣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