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

吕守萍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劳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劳动与生活的本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我国社会长期以来重视劳动并且尊重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在这种情况下,小学中也有着以劳动为主题的劳动教育。然而,对于现阶段的劳动教育状况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于此研究优化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分析;优化对策研究

引言: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能够在理解一种理念的基础上,展开广泛的实践。核心素养能够使得劳动教育,与小学生学习的不同内容产生联系,劳动教育将重新成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核心素养的黏合下,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受到的重视程度将会有所提升。为此,教师要对此进行稀释的研究与分析。

  1. 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1. 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

劳动是实践的重要形式,无论是体力劳动或者是脑力劳动,都属于实践的范围。因此,在劳动教育中学生需要理解相关的劳动理念,对劳动产生正确的认识,同时要根据自我的认识展开劳动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提升,符合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

  1. 促进学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的劳动项目都无法由个人进行完成。学生需要通过与他人之间的合作,完成劳动的行为。为此,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合作的意识,培养出合作精神,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这一能力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今后发展,都能够产生积极作用。

  1.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个人想要能够实现社会的价值,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劳动价值,劳动与个人价值以及个人实现之间有着紧密地联系。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小学生接受劳动教育,有助于其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的联系,根据实际的状况确立个人发展目标以及人生理想,明确通过劳动行为实现自我的价值。

  1.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1. 对于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重视不足

在当前的小学劳动教育中,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学生劳动能力培养重视不足。当前,由于社会教育意识以及家庭结构的影响,多数小学学生在家庭中是不参与劳动的,学校作为学习的场所,为学生提供的劳动机会也比较有限,基本局限在打扫卫生这一范围中。因此,实际上小学生未能够掌握足够的劳动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劳动教育中教师将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然而参与的过程一般对于学生的行为态度更为关注,对实际的劳动结果未能够关注。例如,在班级的大扫除中,常常出现地上杂物、灰尘未能够清扫干净等问题。为此,教师要转化眼光,注意对学生实际劳动能力的培养。

  1. 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不足

劳动教育属于实践教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在了解劳动所具有道德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思考并且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展开实践。然而,在现阶段中,由于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的程度有所不足,导致学生对劳动的思考较少,未能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1. 劳动教育的范围有限

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要求教育与实践之间形成密切地结合。然而,在劳动教育中由于受到教育范围的限制,学生的劳动认知以及劳动的实践,往往局限在学校教育的范围中,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未能够在学生的劳动教育中充分地发挥作用[1]

  1.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的优化策略

  1. 关注学生劳动能力的提升,培养劳动技能

小学阶段的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劳动行为能力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为此,在劳动教育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劳动能力的提升,并且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劳动行为能力,制定出劳动培养计划,为不同阶段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为此,可以借助于专业的学生行为、心理研究书籍、问卷调查等模式,对学生的能力以及培养目标进行确定。其次,在劳动技能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充分的劳动实践。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课程的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劳动中,为了达成提升劳动技能掌握状况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逐一引导,并且多次的开展相应的教育引导活动。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我的兴趣爱好,进行劳动技能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申请学校中花坛的一部分作为劳动技能培养基地,要求爱好植物的学生种植相应的植物。为了使得种植与劳动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根据选可食用的蒜、葱等植物进行种植,完成种植之后可以拿回家中作为食品,邀请家人共同享用劳动自己的成果[2]

  1. 促进劳动教育与德育的紧密结合

为了促使劳动教育与德育的紧密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劳动的意义,并且就此展开探讨。

例如,教师可以应用微信公众号发布有关于劳动与德育的文章,要求学生与家长进行共同的阅读,通过在家庭中的阅读与思考,了解劳动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采取的信息发布形式也是存在区别的,如,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应用卡通微课的形式,要求学生了解德育与劳动的关系;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则可以应用逻辑较为严谨的议论文进行引导。

另外,教师需要在引导中为学生提供交流与探讨的平台。例如,可以应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模式,要求学生就自己的劳动感受以及思考进行交流。通过这种形式,小组中的学生能够分享彼此对于劳动与道德的认识,有助于二者实现紧密地结合[2]

  1. 增加劳动教育的途径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实现。为此,教师要重视劳动途径的拓展。

首先,学校劳动教育中所学习的劳动技能,多数可以应用与家务劳动中。为此,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建立起联系,将学生在学校中参与劳动教育的状况进行说明,并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进行劳动实践。如,定期的打扫自己的房间,辅助家长进行大扫除等等。

其次,学生需要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去。相对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直接参与社会的机会有限,教师需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进实现社会实践。例如,根据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进行劳动实践参与,成为一名志愿者。需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学生能够提供的社会劳动服务有限,教师要积极进行对外联系,帮助学生参与机会,同时要保证学生在社会参与中的安全[3]

结束语:

概言之,劳动教育要始终遵循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基本方针,以课程化实施为主要手段,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实现强化课程意识、构建课程序列、形成课程理念,在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互动、共享中实现全面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维审. 重识与回归: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发展概述[J]. 中小学德育, 2018(7):4-9.

[2]肖潇. 核心素养下我国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及教育策略[J]. 智力, 2020(27).

[3]王飞, 徐继存.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