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山水情话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山水情话探析

胡玥

渤海大学 昆山市城北中学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其中诗词人常常运用山水形容自然之美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营造了一种极为清醇的境界,具有极为深厚的人文情怀。因此,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基于山水意象提取的基础上,探究其中蕴含的山水情话。

关键词:语文教材;古诗词;山水;初中

引言: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古代诗词人留给后世的精神遗产。它不但丰富了当前的文化生活,还展示了古人的思想、生活、环境和习惯。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诗词都和山水有关,山水诗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精妙结合,还是一副极为绚丽多姿的风景画。在诗词人眼中,山水有着独特的美感,水代表阴柔之美,山代表阳刚之美。为使其中蕴含的无限底蕴能够传递给学生,就必须对其中的山水情话进行探析。

一、古诗词中多引用山水的原因

(一)山水壮美,激发创作灵感

古时候生态环境好,山水秀丽,人们自然会对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产生羡慕之情,有感于其鬼斧神工,从而触发创作灵感。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则是在观看钱塘江之后即兴创作。杜甫的《望岳》则将泰山的高大、雄伟和巍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其中“荡胸生曾云”与“一览众山小”皆表达了泰山的高大之处;“齐鲁青未了”则展现了泰山的雄伟,一眼看不到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则展现了泰山的美景。在杜甫眼中,泰山就是大自然的造化所在,令他无比感叹。

(二)借景抒情,展现个人情怀

以九年级下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这是一篇送别友人的诗,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其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其中则应用蒙太奇的创作手法将几个场景联系在一起,比如把极为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和使人感怀的“古道西风瘦马”放在一起极易使人产生亦悲亦喜的感情[1]。尤其是其中的“小桥流水”更是在大众心里成为了家乡与故乡的代名词。

(三)寓情于景,表达爱国情感

从教材中能够看出,很多诗词都是描写边塞风景的,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希望能够为保家卫国贡献力量,或者直接展现对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希望朝廷能够为国家边疆稳定多投入。例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其中的“峰峦如聚”不仅写出了潼关被群山保卫的险要地势,也给群山赋予了一定意志和生命,“波涛如怒”不仅写出了黄河的咆哮,还交代了潼关处在黄河的险要。通过以景抒情的形式,揭示当时社会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这种把苍茫景色、沉重的情感相互结合的形式,使作品整体的感染力更上一层楼,充满了时代感与沧桑感[2]

二、古诗词中的山水意象

(一)整体意象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当中写到了“枯藤”“老树”“西风”这类秋天常见的景物;同时还应用“小桥”“流水”“人家”等相关意象,展现了极为凄清的山村场景,给旷野山村当中增添了一种非常清幽荒凉的气氛。整首诗通过各种常见的意象,结合情境联系在了一起,尤其是通过“枯”“老”“昏”“瘦”等把作者长期漂泊他乡的情感生动展现了出来,营造出了暗淡萧瑟的环境,表达了作者漂泊异乡的愁思[3]

(二)特定意象

再以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其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通过“山”“路”“雪”“马行处”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寓情于景的画面,虽然并无直接表现情感的字词,但情感藏于意象当中更显浓厚。这两句诗词中作者对于友人恋恋不舍的情感并非是直接抒发出来的,而是通过“山回路转”与“雪上空留”表达,同时也给读者留出了无限遐想空间。这种从实到虚的一个描写过程也促使诗人通过友人联想到了自己长期漂泊在外,内心深入的凄苦和悲凉都通过意象完全展现了出来。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情话

(一)山水性情

1.淡泊名利

以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为例,其中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情感[4]。该句中的“悦鸟性”和“空人心”相对,“空人心”表现了纯洁的世界能够净化心灵,荡涤尘埃;“悦鸟性”则表示人只有和鸟一般,远离尘世,回归自然,才可以始终保持本性和纯真。这种通过描写飞鸟的怡然自得,就展现了整个整首诗的韵味。其中鸟的怡然自得正好展现了使人淡泊名利的情感;“山光”“潭影”则营造了一种极为幽静的环境,实现了情景交融,通过阅读能够让读者心神宁静。

2.闲情逸致

古诗描写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读者能够触景生情,陶渊明就是这类诗作最典型的代表。他的山水景观其实就展现了他的山水性情。比如《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应用了两个地点和动作,将神仙般且极具情趣的意境描绘地使人向往。该诗是作者人生追求当中的一点,通过南山的美景和采菊时的悠然自得相互交织映衬,实现了两两相容,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山水情结

李白的《送友人》作为一首送别诗,其最大的情景就在于送,但“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其意境却体现在“山”和“水”上。在送别的时候,看到的景色是一座青翠的山峦矗立在城北;一道清澈的水绕着城东缓缓流过。诗中含有多姿的景色,景色中国含有浓浓的情感。其中可望而不可即的山引出了作者的惆怅之意,表现了他对眼前之事的无可奈何;绕城的流水缓缓经过,加剧了离愁别绪的绵绵不断。其中的“青山”对应“白水”,“北郭”则对应“东城”整体非常工整,同时通过“青”与“白”两个颜色的应用,使描绘出来的画面更加清新和艳丽,深刻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之间并肩而行,彼此间依依不舍,情绪绵绵不断的情感。

(三)山水情话

在古诗词当中,山水描绘是极为常见的,通过对景物的深刻描绘之余,能够展现出作者所要呈现的哲理与情感。

例如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作者通过情结和山水的通感体验,给读者揭示了一种“山外有山”的道理,创造出了一种极为深邃的意境。同时这种运用景物描写与形象生动的比喻,即通过在山中行路的感受,表达了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斗争的过程,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充分估计好道路上的所有困难,不能被一时的成功迷惑双眼。在某个阶段突围之后还需尽可能振奋精神,做好下一次突围的准备。只有不断披荆斩棘,欢歌前行,才可以最终获得成功。再比如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表达出了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在这之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为“一定要”,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且想要俯视一切的气概和决心;同时也感受到了造物主的伟大以及自我的渺小,进而对生命的含义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四、结束语

山水作为两种客观景物是古代诗词人笔下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其中山有着高、深的特性,通过登山览胜和登高望远是领略自然风光、受大自然洗涤最有效的一项途径,众多诗词人通过寄情山景抒发豪情壮志;水有着柔、清的特性,这就使得众多诗词人在欣赏水的同时,也通过其特性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怀,例如通过流水比喻思念的绵长。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大多数都有山水意象,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其中的山水情话,已经是所有教师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杨逸冰. 山水为歌,诗词作画[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 000(0z1):140.

[2] 朱天放. 古诗词的景色美、情感美、意境美[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8, 000(02X):P.29-30.

[3] 牛和平.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山水诗[J]. 课外语文, 2017, 000(002):17-17.

[4] 李芳. 流水不止 情意难尽——试析古诗词中的"流水之情"[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