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导学提示的设计与实施(借助导学提示 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小学语文导学提示的设计与实施 (借助导学提示 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申静

北京市昌平区二毛学校 102200

内容摘要: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基本是“授”与“受”的关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被扼杀。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为此,我们提出了以“导学提示”为凭借,采取三段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实现学生由“乐学”到“会学”到“学会”的教学改革想法。导学提示的设计与实施,是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主要凭借。

主题词: 导学提示 自主学习

正文: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但是在我们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情景: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教师或引经据典,或细致分析,或激情引读;学生像舞台下的观众,有时会和老师进行互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教师语言丰富,学生语言简练;教师是主体,是主导,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者,接受者,缺少主动思维和参与学习的激情。

为此,我们提出了以“导学提示”为凭借,学生开展自学,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实现学生由“乐学”到“会学”到“学会的改变。

二、什么是导学提示

导学提示:是指在教师深入备课的基础上,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情和教学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路线图。导学提示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重要凭借。

、导学提示的由来

导学提示的设计主要借鉴翻转课堂“导学案”的设计理念,实现先学后教和以学定教思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

导学提示的内容,主要源于对传统预习要求的调整,将传统预习中的统一要求,调整为结合课文内容,从字词学习、内容梳理、情感表达、体会写法这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深入探究部分,主要吸取课堂教学中教师安排的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这些多是围绕课文的重难点,以核心问题核和问题链形式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小学语文导学提示的设计内容

小学语文导学提示的设计一般可以包括三个板块:基础学习,深入探究,拓展延伸。

基础学习内容的设计,多指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就可以学会弄明白的内容。即包含了课文的字词,也涉及了对课文基本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初步的感知。

例如《搭石》一课,在基础学习部分,就安排了这样内容:

(1)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顺,注意下面加线字的读音。

隔 一人 连 人 协

(2)试着用多种方式理解不懂的词语。重点理解: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字词的意思。

(3)思考:作者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在书上做批注。

(4)想一想:本篇课文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你从文中的哪句话中感受到的,把它画下来。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5)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用“?”在书上做批注。

深入探究内容的设计,多指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或是教师设计的核心问题,也可以是课文的重、难点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的内容。这一部分的设计,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文本,找准课文特色点、重难点、训练点、拓展点,确定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的学习。

例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在深入探究部分,就安排了这样内容:

(1)课题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你对这里的“美丽”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会说是百年的美丽?

(2)课文中哪些词语、句子讲述了居里夫人为了搞科研成果,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在文中做批注。

(3)获得这么大成就的居里夫人一生赢得了众多的奖项和赞誉,但她是如何对待这些的呢?

(4)文章的表述方法一般有顺序,倒序,插序等三种方式,你认为本文属于哪种方式?这样写有什么特点。(君行早上看视频)

拓展延伸部分的设计,主要指教师引用的拓展阅读设计,读写结合设计内容等,其主要目的是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例如《珍珠鸟》一课的导学提示,在拓展延伸部分设计了这样的内容:

(1)小练笔:用“信赖是……”的句式,写写你的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一点启示。

(2)阅读《位置》、《最佳路径》、《走向生活》几篇文章,说一说你的感受。

三个不同板块的设计由浅入深,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三个不同层级,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导学提示设计的基本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导学提示的设计,不管是从内容的选择,还是语言的表述方面,一定要对学生有启发引导的作用。命令、要求的表达,不利于学生深入的学习。

2.指导性原则

导学提示的设计,在表述上一定要注重学法的指导。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探究性原则

导学提示的设计,特别是核心问题的提出,一定要具有探究意义,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方面的内容去思考。这个深入探究的问题就具有发散性,学生可以结合文本,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梳理。

4.可操作性原则

导学提示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凭借,所以具有可操作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依据导学提示,不但知道先学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学,如何呈现自己学的效果,这就需要导学提示的可操作性要强。

同时学生在借助导学提示进行学习的时候,不是做题,而是在导学提示的引导下在书上进行批注。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六、利用导学提示进行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基本结构

利用导学提示进行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基本包括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教师在深入备课的基础上,首先要设计出导学提示,然后学生按照导学提示内容完成第一次自主学习。最后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或查阅学生的批注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为交流反馈做准备。

课中:教师首选要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的情况组织学生交流初学收获,完成多基本知识、基本内容的检测。然后引发学生初次质疑解疑,筛选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的学习。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交流,班级汇报的形式进入深入理解阶段,对于重点内容教师要点拨讲解,完事二次解疑。最后回顾全文总结提示。

课后:结合教学情况布置作业、拓展巩固。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导学提示”展开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开展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既要备好教案,也要备好导学提示。既要站在教学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理解、消化和处理,更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针对每堂课学习的内容编制出导学提示。再利用导学提示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设计方案,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