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要素”生本课堂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小学数学“五要素”生本课堂实施策略

韩亚军 王莉莉

华亭市西郊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兴趣、方法、思维、评价、习惯”这五个要素能够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本课堂 实施 策略

课堂是教学质量形成的主阵地,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的聚焦点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落实生本理念,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在充分分析我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学数学“五要素”生本课堂。

“五要素”即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体现“兴趣、方法、思维、评价、习惯”这五个要素。“兴趣”就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方式的选择,课堂练习的设计与组织等方面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教学的开展才有意义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方法”就是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以渗透为主,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思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得到提升。“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能够引导学生持续专注地进行学习。“习惯”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教育的重点就是习惯的培养,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行之有效的。能够体现以上“五要素”的课堂是轻负高效的,是能够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下面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谈谈 “五要素”生本课堂的实施策略。

  1. 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

长期以来学生对数学课的印象就是枯燥无味,尤其是年级越高越畏惧数学学习,为了改变高年级数学课枯燥的现状,我们从数学课设计的导入环节入手,大量运用情境教学法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这样不知不觉得进入学习过程,数学课就会变得有意思了。如学习“循环小数”这个抽象概念时,我从学生熟悉的买东西场景入手,让学生去计算“苹果10元3斤,1斤多少元?”学生计算发现一直在商3余1,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学生一下子就记住并理解了。再如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激发学生探究圆周长的兴趣,我们设计了“新龟兔赛跑”的动画游戏,让乌龟绕直径是10米的圆跑一圈,让兔子绕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跑一圈,请学生评判这样的比赛是否公平,从而激发他们探究圆周长的欲望。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设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然而一堂课光靠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远远不够。我们的课堂还要重视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猜测---实验---验证,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来获得知识。仍以“圆的周长”教学为例,我们对于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就是通过先让学生猜一猜,再分组实验计算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最后验证猜想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于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就会理解的更加深刻。一堂好的数学课一定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他们才能爱上数学课。

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熟练应用,学以致用的目的,在练习方面我们反对机械重复性的练习,强调练习设计要有的放矢,要有层次性,题型要多样,组织形式要灵活,要以学生喜欢的游戏竞赛等活动方式来呈现,要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兼顾趣味性,让学生在比赛竞赛的活动氛围中完成练习,这也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给予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近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从关注“教法”更多地倾向关注“学法”,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会知识更加重要,学习数学要讲究方法,而这种方法不是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指导。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借助知识的传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如独立思考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合作讨论的方法等等。学生在面对一个数学问题时首先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怎么去思考,以应用题教学为例要从读懂题意入手,学会找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去分析这些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的题目可能还需要借助线段图去分析,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借助例题教给学生,学生熟练掌握了这种方法之后就能自主探究学习了。当然学习数学知识需要很多方法,同一种方法不同的学生不一定适用,掌握方法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习得自己能够接受并运用自如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事半而功倍。

  1. 提升思维,让学生深度学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本身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提倡给学生有难度的数学课,让学生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深度学习我们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课堂教学要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例如,在面积单位“公顷”的认识教学时,我们带领学生到操场里实际测量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实际感受一公顷有多大;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拼一拼,把平形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始终在思考,当然有些活动之前我们还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测,他们在活动中会不断发现问题,修正自己的相法,从而找到解决问题途径,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二是课堂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表达机会。语言是思维最直接的体现,课堂上我们一定要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想法,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需要深度的学习和思考,需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 培养习惯,让学生高效学习。

小学教育就是在培养习惯,数学教学也是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课堂上的示范和引导。培养习惯一定要重视细节,从书写格式到做题要验算,从解方程要写“解”字到应用题要作答……这些细小的做题习惯就是要体现在每一堂课上,每一次板书或板演上,只有这样持之以恒地抓细节,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才能养成。而一个学习习惯好的学生才能自主自觉得去学习,比如课前预习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每节课上课之前就会提前知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听讲时就会对自己预习有困难的地方特别留意,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听讲习惯又成了他高质量完成作业的保证。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习惯圈”,对于一个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是大有裨益的。

  1. 评价激励,让学生持久学习

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引导其完成学习任务的又一保证。我们提倡激励性的评价也就是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多关注学困生,通过有效的评价手段让他们紧跟学习节奏,评价时多关注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运用赏识教育原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果说有效的情境创设吸引学生进入了学习之中,那么激励性的评价将会使这种学习的劲头自始至终。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关注到以上五个方面就能够体现“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学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兴趣是基础,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都要以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为基础,而及时有效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了合适的学习方法,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保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了这五个方面,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就能实现轻负高效的目标。

注:本文系平凉市2020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2020]PLG071)“小学数学‘五要素’生本课堂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