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视域下“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微文化建设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8

智慧校园视域下 “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微文化建设探索与研究研究 报告

冉启兰 邱梅县 赵丽

贵州省黔西南州谟县民族小学 552300


一、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问题的提出(北京、文献综述和意义)

目:《智慧校园视域“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微文化建设探索与研究》

摘要课题组打造的三个特色品牌班级“向日葵”班、“墨竹”班和“晨曦”班,成为全体同仁学习的楷模,三个班级参赛作品,屡屡获奖。本课题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发现:1.微文化对学生更有吸引力;2.微文化影响班级文化构建;3.班级微文化促进校园文化。本课题结论如下:1.了解学生及班级特点的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2.“以人为本”是打造特色微文化班级的核心理念;3.微平台的互动交流是微文化班级创建的基础;4.微文化班级构建离不开联合科任教师与家长的参与;5.加强对班级“微平台”的管理与约束。本课题得出以下启示:一是以学生为核心,是“一班一品”之本。文化建设适合学生、依靠学生。结果也是为了学生。“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微文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成长、健康发展,以促进他们社会的融合度。二是以主题为素材,是“一班一品”之源。确立主题,就能定方案、选内容,对文化活动进行布局谋篇,特色班级微文化的打造就能围绕主题内容层层展开。三是以班级为依托,是“一班一品”之根。“一班一品”特色微文化植根于班级,服务于班级,并为班级的发展提供正能量。

关键词: 智慧校园 一班一品 微文化

引言:学校实施“一班一品”,是指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 班主任确立符合本班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主题内容,引领、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发挥特长和提高技能,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最好发展,最终实现自立、自强。通过“一班一品”的锻造与历练,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补偿缺陷,促进学生个性与特长发展。班级文化建设应传承校园文化建设,在智慧校园文化的大背景下,发展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单位。班级的微文化包括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课堂氛围的培养。优良的班级文化起到了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创新功 能、凝聚激励功能、教育功能和辐射功能。本文阐述了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在班级文化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微文化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一系列对策,旨在引导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 的方向,明确个体的目标对学生的行为予以一定正确的规范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师生和学生间的感情,提高凝聚力,激励 大家共同上进;对学生能够起到有效的补充;对学习外的事物也能让学生有借鉴和参考。

问题的提出:微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可交流的平台,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开阔了学生视野;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微文化的“快餐化”给学 生带来了 “快餐式”的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精神生活,缺少了对知识内涵与外延的理解,甚至有些片面的观点,严重干扰着学生的思想,可能让学生产生困惑,甚至是偏激、错误的想法。还有对手机使用等产生过度的依赖,一旦离开,人就会变得狂躁。因此,作为对传播和接收新知识反应最为迅速的校园,如何把握微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关系,如何积极扩大微文化的正向作用,引导微文化的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设计(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

研究目

  1. 树立班级特色品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发挥师生的优势特长,树立班级特色品牌,广泛动员班级成员参与班级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突出班级特色,使班级个体成长受益。

  2. 形成独特的班级微文化。让学生们每天能置身于一个焕发生命活力的温馨集体,激发他们的美好情感,培养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学生群体,塑造健康人格,彰显个性特长,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将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利于促进教师重视自身的知识底蕴、专业化成长。

其研究价值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的健康的发展;提供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的教育理念、操作设计及其生活范例,形成初步的班级文化建设的模型;试图为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推广价值的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模式提供一点参考。

研究内容

1.微文化现状调查及研究

课题组从微文化的概念、特点以及微文化与学校园班级建设的关系出发,采用调查问卷及访谈 的方法,准确把握课题研究需求科学设计问卷,全面深入调研,通过在进行详尽的问卷调查,并对 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来了解和掌握学生和教师对微文化的认知情况,进一步获取微文化在校园班级 建设中的真实现状、困境表征和原因感知等分析研究

  1. 影响微文化发展的因素的研究

(1)突出研究微文化的行为主体,重视对微文化行为主体内在心理和价值倾向以及微文化精神和 制度等层面的分析。

(2)密切关注微文化的传播形式和话语表达机制,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变革以及微文化的生产等 视角探讨微文化传播的逻辑,遵循微媒介话语表达机制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3)加强和改进微文化重要载体一一微博、微信等微平台的建设,促进微文化由外延式发展向以 价值导向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4)由传统的经验式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强化微平台的科学管理和法规约束,同时探索如何形 成法律、监管、自律等动态的微文化管理生态体系。

3.智慧校园视域下“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微文化建设的途径

(1)更新班级管理观念,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微文化建设中,发挥全体学生智 慧,分散外来“不良的”微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2)根据自己班级的特色,投入班级品牌创意和设计;

(3)教师发展微课堂文化,利用微媒介开展微课、慕课等特色班级教学活动;

(4)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微文化活动,参加微公益、微电影和微小说大赛等;

(5)开设班级微博、微信或QQ群,展示学生油墨画、火柴画、米粒画、蜡笔画、书法作品、剪纸、 布贴画等,突出班级新颖的构思;

(6)家校联手,开展'拍客'爱生活一一依托摄影系列活动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交流。

研究对象

(1)本课题围绕小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自身优势,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到班级微文化建设中,善于借助微媒体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创设各具特色的“一班一品”特色微文化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温馨丰富、有较高教育价值的环境。

(2)教师创新课堂模式,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移动互联网,发展微课堂文化,积极探索开展微课、慕课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深入研究微文化发展的理论渊源,主要围绕班级品牌、班级文化、优良学风、科技创新、文体活动以及家校联合等方面展开。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搜集有关研究的理论,跟踪最新国内外有关智慧校园视域下"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微文 化建设的研究动态,借鉴有关研究成果。

(2)问卷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和师生访谈的方式,搜集研究材料,调查“一班一品”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个别访谈法

找个别的学生或者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的对智慧校园视域下“一班一品”特色班 级微文化建设的接受程度,以及老师的建议。

(4)经验总结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进行动态分析,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5)实践研究法

这是本课题研究主要釆用的方法,通过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并摸索出智慧校园视域下“一班 一品”特色班级微文化建设的研究策略,真正为实践研究而研究。

技术路线

  1. 设计研究总体框架,主要通过文献法和问卷、访谈等展开调研,了解目前相关研究现状。

  2. 通过分析本课题研究的学术思想以及存在的问题,商讨制定方案及研究构建智慧校园视域 下“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微文化建设途径。

  3. 组织相关人员及请教相关专家进行讨论研究,全面制定智慧校园视域下“一班一品”特色 班级微文化建设的措施并予以实施

  4. 对新的智慧校园视域下“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微文化建设措施进行效果评估,并在实践中 予以完善。

  5. 进行理论总结,发表论文。

研究实践

1.低年段“晨曦绘画班”微文化构建

(1)坚持开展绘画活动,设立“晨曦班级”

面对农村信息闭塞,知识环境较差,精神教育条件弱的问题,我充分利用绘本、绘画等为学生打开通往智慧和精神殿堂的大门。通过画各种不同的画来迅速增加学生们现在的见识,使学生精神境界提高新的层面,在画画的世界里,他们将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悠久文化底蕴的教育,他们会重新认识中国这个古老而又以文明著称的大国,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读书能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孩子们就像一块干海绵掉进了大海,像一颗种子投入了肥沃的土地,像一颗小苗沐浴着阵阵春雨。在书的滋润中他们伸腰展臂茁壮成长。这就我对晨曦班级建设的一个目标。

(2)设立评比台,形成班级文化正确舆论

形成正确舆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只有在班级里了正确的舆论,学生才能分辨是非。首先,利用晨读时间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道德教育谈话,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其次,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促使学生的好思想、好品德得以保持和发扬,不良的言行得以改正。最关键的是开展评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关心班级的每一件事,以便有据可说,也有利于形成班级公平、公正竞争的良好班风。

(3)“晨曦绘画班”微文化构建建议

①提出班级的奋斗目标。一个合理科学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发学生有所追求、有所向往,并且可以督促学生产生持久的、积极的热情,产生不断进取的意志行动。在创设班级的奋斗目标时我充分地发挥民主,听取每名同学的意见,按大多数学生的愿望设立这个目标。因为有自己的参与,自己的意见,所以这个目标更吸引学生。在综合了学生的意见后,我制定了一个“争做晨曦班”的奋斗目标。

②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气、霸道,不愿与人交往,也不会与人交往。在班内形成一个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和同学之间交往的环境,必然能使每一个成员心情舒畅、愉快,积极投入班级生活之中,使班集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③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小学生的思想单纯,班主任老师是学生心中的偶像,老师的思想品德、学识、言谈举止都给学生造成了极深的影响。但是学生又往往介于老师的威严,而不敢与老师平等交流,所以,我常常会利用下课时间与学生一起做一些游戏,对于学习有困难,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我都会对他们特别的关注,为他们耐心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渐渐的学生把我当成了朋友,喜欢把自己高兴的事、伤心的事和我说说,谈谈,有时爸爸、妈妈吵架了也让我帮忙劝劝。“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我亲近了,也更愿意接受我的意见了。

④倡导同学之间建立团结友爱的关系。我在班级设立了一份学生基本情况表,对每名学生的生日都有清楚的记录,每当有学生过生日时,我都会带领全班同学为他过生日。同时我还经常带领大家做一起集体游戏,使同学们在集体中加深了解,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和幸福。随着交往机会的增多,不仅使同学之间增进了感情,一人有难大家帮在班内形成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气氛,还大大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2.中年段“向日葵阅读班”微文化构建

(1)特色活动

①阅读规划是确保活动有序进行的关键。为确保阅读活动的有序开展,在活动初期,我们首先对“向日葵班”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了孩子们平时的课外阅读情况以及家长对阅读的支持成度等,在取得支持后,我班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组建了班级图书角筹备图书,图书来源有四个途径:一是孩子们把自己家中阅读过的图书带到学校来,班长进行编号登记,供大家阅读。二是利用教室和学校现有图书。三是学生购买课外书籍进行阅读。四是到学校图书室借阅阅读。图书角的组建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场所,让他们能在课余有书可读,有事可做。同时为保证图书完好无损,我还制定了阅读规则。

②奖励机制促进阅读有效进行。班级图书组建完毕,对学生进行了分组管理,由小组长负责日常阅读任务,如:图书的分发、借阅登记等,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了解阅读的好处,我们组织班上的同学利用班级文化墙,在班上出关于阅读的板报。为了丰富课外阅读量,我们还向家长推荐了“望谟100”APP供孩子阅读。并对每天坚持阅读的同学进行奖励,给予“书香少年”的称号。我推荐了《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名人故事》、《中国历史故事》等适合中年段阅读的儿童版本,让孩子们假期进行阅读,并写成读书笔记。我们在班上进行了读书笔记评比,优秀的孩子们一一展示出自己的阅读成果。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效阅读,我们还拟定了本学期的个人阅读计划和班级阅读计划。在班级讲解读书笔记的写法,以课本文章为例,推及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去。新的学年开始,新一年的阅读活动再次启动,本期我们成立了班级诗词阅读小组,选定了小组负责人,每周集体诵读一首经典古诗词。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然后写成读后感,在个人阅读的基础上孩子们与父母一起阅读,进行亲自阅读打卡20天,以此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好习惯。

③阅读内容方式多样化提高阅读兴趣。在阅读中 我推荐课标中的阅读书目让学生选择阅读,同时确保阅读内容、题材和风格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正如鲁迅所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2)活动建议

①在阅读中,鼓力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及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促进他们做到勤动笔,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的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理解消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渗透性培养学生正不角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在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利用语课在班内组织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从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并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也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③培养阅读兴趣,丰富课余生活。学生们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书籍,领会了读书的乐趣,无论在校还是在家都会阅读。当然这是在完成了家庭作业后的乐趣,孩子在家并不着迷于手机、电视,而是在文字中寻找乐趣,提高自我。

3.高年段“墨竹写字班”微文化构建

(1)特色活动

2018年9月,拟定写字方案,制定具体写字计划。对学生进行整体观察。

2018年10月,让学生准备好写字用具。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写字坐姿,握笔姿势。如,一、书写姿势写字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头正:书写时头应端正,微低。不能左右倾斜,头微前倾,下巴稍向内收,眼睛距书本一尺(约30厘米)。肩平:两肩齐平,两臂自然展开,右手执笔,左手按本,以自然舒适为宜。身直:胸挺起,背撑直,胸口距桌沿一拳(大约10厘米)。足安:双脚自然平放在地上,两脚自然放开与肩同宽,小腿与地面垂直,脚尖和脚跟应同时着地。二、握笔方法、二、执笔方法,一寸距:捏笔处离笔尖一寸(大约3厘米)左右;二指圆:大拇指、食指自然弯曲,近似椭圆形,中指在食指下面,用第一个关节托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并依次靠在中指下方;三指齐:分别从三个方向捏笔,大拇指在笔杆左上侧,食指在笔杆右上侧,中指在笔杆下方;右手拇指在笔杆的左上侧,食指在笔杆的右上方,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这两指夹紧笔杆。笔杆和纸面成60度角,笔杆向右后方倾斜,紧贴在食指的第三关节与虎口之间。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手掌与手臂成一直线。这样书写起来才能运笔自如、灵活用笔。2018年11月,善于发现班上写字习惯好、写字能力强的学生,并及时表扬,定期在展示栏举行优秀作业展,以此激励写字差的学生,形成你追我赶良好氛围。2018年12月对前一阶段的指导情况进行了反思,对写字指导中的得与失进行了分析,以便为下一阶段研究提供更有利依据。2019年1月假期中,布置学生写字作业,收假时上交一份自己满意的写字作品。2019年2月,针对假期完成的写字作品进行展示评比,并评出“书法之星”,对获奖同学给予小奖品鼓励。2019年3月,新学期开始,写字活动再次启动。每两周进行一次写字作品展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体验进步并看到差距,从而更好地提高写字兴趣。2019年4月,交流近段时间写字的感受及写写字心得。2019年5月6月,为学校“六一”硬笔书法比赛做准备,并推荐“书法之星”参加比赛。

(2)活动建议

①汉字具有笔画的形态美,结构美的特点。这些美又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再结合学生生活予以讲解示范,使学生心领神会,通过练习加以强化,写字和做人处事融为一体。教室布置体现书写文化,张贴学生优秀作业。定期进行作业展览,优秀者表扬奖励,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书法 比赛,让学生到更大的平台展示。在班级内部形成了人人争当小小书法家的良好的学习写字氛围。

②良好的写字习惯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老师持之一恒的辛勤指导,学生坚持不懈的认真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写一手端正、规范、漂亮的字。

③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可以拔苗助长,使学生充满信心和兴趣。以评价促发展:通过评价这一手段让学生对写字保持长久的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写字水平的全面提高。

④家校联手:对家长也要进行正确的指导,让他们充分认识良好写字习惯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方配合:引导学生练就一手好字不仅仅是写字教师或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全体教师的责任。

四、分析和讨论、反思与建议、参考文献、附录(所用的研究工具如调查表、问卷、原始数据等)

分析和讨论

本研究实践成果促进了我县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课题研究发挥了良好的导向功能。本课题对来自全县的城乡学校就怎样开展课题研究起到引领作用。从怎样选题,怎样寻找课题的理论依据,怎样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怎样确定研究思路,怎样确定研究方法,怎样确定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观摩课”“研讨会”“评选、竞赛活动”等形式,使课题研究组成员发现了微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对策。通过调查等研究方法寻求问题,课题组实事求是、严谨的科研态度为全体老师进行教育科研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2.三个特色品牌班级屡屡获奖。课题组打造的三个特色品牌班级“向日葵”班、“墨竹”班和“晨曦”班,成为全体同仁学习的楷模,三个班级参赛作品,屡屡获奖。屡屡获奖在2018小学生古诗词专项活动中,我班同学学会了仿写古诗,10名同学作品优秀,刊登在《望谟诗词 第三辑》。在2018年的全县朗读比赛中, 马兴媛、黄忆秋、蒙仕昕三名同学获奖;在2019年学校举行的“六一“硬笔书法比赛中,韦雨票同学获得一等奖,韦佳悦同学获得二等级,鄂腾福同学获得三等级。

3.课题研究为师生搭建成长的平台。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课题组确定培训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基本功技能竞赛,开展班级墙上文化评比活动,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省里的课题培训,不断提高老师们的专业素养,选派学习进修,提升学历培训等。我们打造“一班一品”班级微文化就形成了有力的抓手,实质建构了班级与微文化、学生与发展的核心,彰显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协调一致的建设。

4.课题研究成为提升学生成长效能的需要。课题研究不但提升班级文化效益的需要,更提升学生成长效能的需要。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在一所学校,如果每个班级的微文化都富有特色,不但能提高学校知名度,还能为学校提升发展助力,因此,提升班级微文化的建设是“一班一品”的重要目标。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教学实行专家引领。学校集中遴选专业拔尖、才艺出众、特长鲜明的智慧教师担任“一班一品”的教学与指导工作;依据实际需要,外聘工匠能人、身怀绝技的名家来校传授技艺;把地方文化传承人的作坊、工作室移至学校,让大师面对面传授,这样不仅实现了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名家的融合,还达成了名师高徒的目标。其二,主题实行专题探究。各班依据“一班一品”确立的班级微文化,按照建设要求,由浅入深,步步推进,坚持走实践、总结、反思和提高的探究之路。同时,针对微文化进行全方位打造,学生既独立活动,又采用“请进来,走出去”融合方式互动,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反思与建议

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并且圆满完成了课题的相关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班级微文化的建设特别是三个品牌班级的班级文化,更是成了同仁们的借鉴。但由于时间、经费和人力的限制,本研究也存在许多不可回避的缺陷,归纳起来如下:

1.教师理论素养不丰富。在专家的指导推荐下,我们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到理论知识的缺乏。

2.本课题研究中,由于受地域的影响和制约(大部分学生家庭没有电脑,手机虽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可是手机的主人是父母),微媒介方面的研究显得泛泛而谈,空洞而无力。

3.克服功利思想,端正严肃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希望每一个课题参与者必须努力学习,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的关系,多做实事,少空谈,不为名利。教育教学研究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也才能起到真正指导教学的目的。

本课题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得出以下建议与启示:

1.以学生为核心,是“一班一品”之本。文化建设适合学生、依靠学生。结果也是为了学生。“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微文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成长、健康发展,以促进他们社会的融合度。

2.以主题为素材,是“一班一品”之源。“一班一品”微文化的建设主题既要顺应学生需要与发展,又要合乎班级实情与导向。确立了主题,就能定方案、选内容,对文化活动进行布局谋篇,特色班级微文化的打造就能围绕主题内容层层展开。

3.以班级为依托,是“一班一品”之根。“一班一品”特色微文化植根于班级,服务于班级,并为班级的发展提供正能量。

4.开展“一班一品”之“完美教室”评比。学校应以“一班一品”之“完美教室”开展评比,推进“一班一品”工作实现螺旋式提升。效果以班级为考量。

5.学校对“一班一品”微文化建设应设置具体方案。学校对“一班一品”微文化的建设,应做到了期初制定方案,期中开展检查,期末进行评比。评比结果作为先进班级的考核与教师评优的重要依据。

在运用微文化进行小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引导,规范管理的手段和措施至关重要,这一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微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之下,小学生习惯于借助和使用各种“微工具”进行各种日常的学习生活。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仍然缺乏足够的辨别意识,自我约東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这些都需要教师从旁监督和指导。换言之,微文化带来的各种便利固然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表现,但是如何利用这些便利却成为了摆在所有小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只有教师认清形势,帮助学生规范使用各种“微文化产物”,才能让微文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时效性,也才能让小学生学会利用手边的各种“微工具”,成为先进文化的“使用达人”。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有了全新的建设途径、思维方式,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它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者在虚拟的现代信息技术之上构筑全新的班级文化氛围开辟了一条嶄新的道路,使他们可以以更新颖、更全面、更时尚、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推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想和方法,也使得小学班级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以看到,小学班級文化建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思想与信息化工具的大融合正在现代信息环境的推动下成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大军中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借助现代信息工具建设小学班级文化已成大勢所趋,我们不应回避,而应顺应现代信息环境下的这股潮流,抓住机遇,合理有效地利用它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服务,促进现代信息环境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融合,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开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或其他通道,方便家长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

成果

主要研究理论成果得到社会的认可:

1.冉启兰老师2019年7月撰写的论文《智慧校园视域下“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微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获国家级一等奖,并刊登在《中国教工》刊物上(CN11-2959/G4,2019年第18期)。

2.邱梅县老师2018年撰写的论文《智慧校园视域“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微文化建设探索与研究》获省级一等奖,并收集刊登在黑龙江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创新教育》刊物上(CN23-0026,2018年第3期)。

3.赵丽老师2019年撰写的论文《智慧校园视域下“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微文化建设探索与研究——特色班级之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获国家级一等奖,并收集刊登在辽宁北方期刊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教育周报·教育论坛》刊物上(CN21-0088,2019年第6期)。

4.孙玉华老师2019年5月撰写的论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应用探究》获教育部基础教育创新研究中心、教育创新研究中心 颁发的一等奖,并刊登在《中国教工》刊物上(CN11-2959/G4,2019年第18期)。

5.王秉秀老师2018年撰写的论文《“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微文化建设》获省级一等奖,并收集和刊登在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科学导报·教育论坛》上(CN14-OO15,2018年第28期)。

6.郭平老师2019年7月撰写的论文《互联网视角下班级微文化建设中的策略研究》获国家级一等奖,刊登在《中国教工》刊物上(CN11-2959/G4,2019.7/18-19期)。

参考文献

[1][捷克]夸美纽斯, T.A.. 大教学论.新1版[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2][美]Schmuck R , Schmuck P . 班级中的群体化过程[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3][美]哈里斯(Harris,M.).文化唯物主义[M].张海洋、王曼萍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日]片冈德雄. 班级社会学[M]. 贺晓星译,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3.

[5][英]麦克•F.D•扬. 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新探[M]. 谢维和、朱旭东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陈瑶池.建设积极的小学班级文化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J].名师在线,2019(19):89-90.

[7]郭双锦. 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6.

[8]贾佳.浅析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7.

[9]孔又专. 万物有灵论与原始宗教观念——读泰勒《原始文化》散札[J]. 三峡论坛, 2011(06):27-29.

[10]李德善. 神奇的教育场:打造特色班级文化创新艺术[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1]李学农. 中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2]李媛.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普通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5.

[13]马文起.浅析小学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与德育氛围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72.

[14]苗玉英.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49.

[15]彭芃.如何做好小学低年级的班级文化建设[J].江西教育,2019(25):27.

[16]屈德宇.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小学班级管理[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256.

[17]童福兴.新课改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19(19):39.

[18]王晓芸.关于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考[J].北极光,2019(10):176-177.

[19]王盈盈.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200.

[20]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1]吴立德. 班级社会学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22]杨荣金,康超.高校“一班一品”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01):89-90.

[23]张释元,江仁.班级墙壁育人的力量来源——S市3所小学班级墙壁文化的质性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05):84-89.

[24]张小飞.生活世界——班级文化建设的哲学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3(25):23-25.

[25]张晓文.生态视域下班级文化的生态内涵、特征和功能[J].现代教育科学,2016(04):114-117.

[26]赵国栋,易连云.班级文化的学生道德发展功能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7):4-6,34.

[27]赵伟.对打造“一班一品”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11.

[28]赵怡静,刘迪.小学班级环境建设策略探究[J].现代交际,2019(16):197-198.

[29]郑承勉.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2019(26):58-60.

[30]钟红.定位 整合 设计——在“一班一品”活动中探索班级文化建设之策略[J].中国德育,2011,6(03):52-53.

[31]钟艳.特色活动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186.

[32]周勇. 我是怎样建设班级文化的:一位博士的班主任生涯回顾与反思[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0.

[33]朱俊.一班一品创温馨 和谐发展促成长——上海市延河中学特色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2(06):59-61.

附录

附录1:《微文化现状调查调研报告》

《微文化现状调查调研报告》

冉启兰 孙玉华 伍正宽

一、调查对象及人数

学校200名学生,从一到六年级每个班级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参与本次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组织形式及其过程

学校课题组从2016年召开问卷调查学生以及教师培训获益,从课题研究背景、课题研究的内容体系、总课题组的具体要求、学校项目实验的工作安排以及实验前数据采集问卷调查的重要性以及具体要求等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并有效的明确了本次调查问卷的重要性与严密性,详细的安排了调查方案,学生调查则是由班主任组织学生们完成问卷调查任务,完成以后以班级为单位将调查问卷收集起来。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问卷回收之后,由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统计分析,一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200份,现在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

班级微文化建设问卷调查的分析

1、你为什么会喜欢微文化

选项

选择人数

所占百分比

A内容浅显易懂

150

75%

B简单短小

20

10%

C有趣消磨时间

30

15%

2、你是否喜欢班级文化

选项

选择人数

所占百分比

A喜欢

10

5%

B一般喜欢

70

35%

C不喜欢

120

60%

3、你对于微文化是否存在依赖性

选项

选择人数

所占百分比

A是

90

45%

B偶尔

60

30%

C不是

50

25%

4、你的老师及如何看待微文化

选项

选择人数

所占百分比

A采取压制的态度

130

65%

B采取疏导的态度

5

2.5%

C视而不见

65

32.5%

5、你是如何与班级中的其他人交流微文化

选项

选择人数

所占百分比

A在线平台

80

40%

B线下交流

50

25%

C两者相互结合

70

35%

从上述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微文化的快餐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并缺少了对于知识内涵以及外延的理解,本身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微文化的片面化,由于其入门低,创作人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往往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良莠不齐的,这会严重的干扰到学生的思想;微文化的依赖性,微文化与班级文化相对比而言,往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有可供交流的平台,因此就会有很多学生对于微文化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二)原因分析:

1、其本身的微小特点更加容易让学生们所接受

当前学生们处于学习压力下,将目光投向了小微文化,虽然具有快餐文化的特点,但是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班主任对于微文化认识不到位,在如今的教育管理中,并不是一味的“堵住”学生的思想,而是加强疏导,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接受班主任的建议。

3、班级文化生活的单调性,导致班级精神文化的缺失,在当前的班级教育中,大部分班主任认为学生只有学习成绩好,其他的都可以忽略,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才会让外来文化占领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导致学生的情感缺失。

(三)解决策略

1、班主任更新教育观念,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

班级建设并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全班学生共同的努力,因此班主任应当积极发挥学生的智慧,建设符合学生内心特点的班级文化,同时学生也应当树立正确的班级观念,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事物中,关于班级的事物师生共同商讨,进一步分散学生对于微文化的注意力。

(四)创新微文化教育阵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从班级文化出发,创新班会课,师生一起制定班会课的实施计划,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同时让学生以寝室为单位,精心选择班会主题以及实施计划,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实现多个不同思想的撞击,不同的寝室文化构成了多元化的班级文化,同时借助班级中的墙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创作,激励学生的健康成长。最后注重以学校黑板报为载体,布置体现班级特色文化内涵,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将每期的黑板报主题分配到寝室中,然后由寝室成员共同完成,达到和谐的班级文化。

(五)利用校园活动,展示班级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善于借助校园文化,让学生们在校园活动中积极参与,并通过学校所组织的比较大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领导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在活动中,组织学生们积极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全方位提升学生们的凝聚力。

(六)构建交流平台,拓展班级文化途径

班级文化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封闭的,因此为了有效的丰富班级文化,并将不同的文化元素引入到班级中,班主任应当注重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教师以及家长们都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注重邀请家长们积极参与其中,协调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这样的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关注社会,将目光放的更加长远,全方位增加班级文化的多样化,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构建属于自己的微文化,并在交流平台上传播自己的微文化。

(七)探索多样化的微文化建设的途径

首先结合自己班级的特色,投入班级品牌创意与设计,其次教师积极发展微课堂文化,并利用微媒介开展微课,慕课等特色班级教学活动,积极组织学生们参加微文化活动,参加微公益、微电影以及微小说等大赛,有效丰富微文化教育的内容,将实现微文化的纵向与横向发展,同时教师开展班级微博、微信或者QQ群,积极展示学生的油墨画、米粒画、蜡笔画等等,有效突出班级微文化的新颖构思,同时注重联合家长的力量,积极开展“拍客”爱生活的摄影系列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沟通与管理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附录2:课题开展活动剪影

6036122447a0f_html_3152d42fa00518d5.png

“向日葵”班举行诗歌朗诵活动


6036122447a0f_html_4f26774bfabd8e73.png

“向日葵”班亲子阅读活动


6036122447a0f_html_1e55c0439cae817c.png

“晨曦班”书画兴趣小组组织竞赛活动


6036122447a0f_html_9840b4da1f85a446.png

“墨竹写字书法班”学生写字练字

6036122447a0f_html_8038b81d0d38f838.png

活动现场一览

6036122447a0f_html_c2a092488f60661a.png

学生作品一览

6036122447a0f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