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活学生成长型思维的有效策略—以初中起始年级地理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浅谈激活 学生成长型思维的有效策略—以初中起始年级地理教学 为例

杨国鸽

沣西新城第四学校, 710000

【摘 要】小学到初一,学习科目增多,有的知识是在小学的基础上深化,有的知识完全是全新的,如何让学生快速的渡过空窗期,迅速适应这种由浅入深的生活,是非常必要的。而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学生新接触的科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不断创新,成长型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促进学生成长型思维发展为目标,根据地理学科的学科特征,依据相关的理论和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运用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索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初中起始年级;成长型思维;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策略


美国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认为人的思维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型思维”,另一种就是“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模式强调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不断得到成长。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未知的,困难和失败只是帮助自己进步的挑战,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这与现代课堂以实现学生想学、会学和坚持学等良好学习心理品质为目标不谋而合。笔者在地理课堂实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下列有效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成长型思维发展的策略。

  1. 创设趣味教学情境让学生“想

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注重通过创设趣味情境来激发学生产生提问意识和想钻研、想探索的欲望。

地理图片种类繁多,不仅包括各种错综复杂的交通图,还包括一些风景宜人的景观图等,这些图片视觉冲击力强,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帮助学生记住一些地理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如在进行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与地球仪》一课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新知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出示微信首页的登录界面,问学生看到这张图片你认球是什么形状的?这种清晰的认识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在这里,当教师借助图片来导入新课的时候,学生觉得既形象,又直观,从而为教学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文本资料、图片、音频视频、舞台剧等形式来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时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情境创设要服务于教学,能体现并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或难点;二是情境创设最好来源于生活,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故事;三是情境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1. 建立和谐教学环境让学生“问”

“想学”也要“想问”。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想、敢问。笔者以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众多的人口》为例,在学生掌握了“我国的人口数量”后,在“我国的人口政策”这一环节,笔者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后播放了一段视频,播放前提醒学生思考:视频中反映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和自学内容提出问题并通过自由讨论解决自己所提问题。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引起学生热情的参与意识和强烈的好奇心,唤起学生探索求真的求知欲。

在这期间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干涉学生,也没有专制地给出固定答案,而是放手让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在讨论中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在学生启而未发的时候适时点拨一下。在教学中,教师在把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学”、大胆地“想”、勇敢地“问”、摸索着“做”。经过引导与讨论讨论,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并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三、构建清晰教学网线让学生“会学”。

学生具备了想学和想问的动力和勇气,但如果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书本知识把握不住,就难以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将繁杂的知识精简化、条理化。思维导图的地位由此凸显。

例如在进行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这一节时,学生经过预习,对内容有了最基本的认识,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气候的相关内容,笔者以气候为中心关键词构建思维导图,天气及各种详细气候是次级关键词,详细天气及各种气候特点、主要分布地区是三级关键词,以此类推,保证所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示在同一张思维导图上,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借助这张图帮助学生把知识点条理化。通过此图的设计与诠释,各种关系一目了然。这样既巩固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也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查漏补缺甚至飞跃升华,较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形成思辨教学氛围让学生“会问”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从“有问题”到“没问题”再到“有问题”的过程,学习的终点不是“没问题”而是产生新的、更高质量的“新问题”。学生的“会问”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延伸,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

以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我国的疆域》为例,教学时笔者通过提前布置国庆节作业“绘制中国行政区划图”让学生对我国的疆域有初步的认识,而在进行新课教学时,通过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出示思维导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如:为什么有的同学用不同的颜色标识我国的疆域边界?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出了南海九段线?从而提出问题:我国疆域的面积?我国的领土四至?我国的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从而步步深入,完成本节学习目标。同时,由于有学生提出我国南海九段线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树立海洋意识,重视我国领土权益,形成民族自豪感。

当然,任何环节学生的“会问”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现代教学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的愿望,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肤浅和形式的。而一旦学生有了问问题的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动力。因此,用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而如果教师的引导不够恰当,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就会产生重难点的偏移,从而使学生的问题与教学目标偏移甚至背道而驰。

结语:美国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认为:思维模式不是天生的,而是一个人在现实经验中逐步选择的结果。因此,身为人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促进他们成长型思维发展的空间。尤其对于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独立性增强,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不再单纯接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教师给予适时的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们通过“想学”“想问”“会学”“会问”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插上充满胆识、自信、能量的翅膀。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2014.

[2]赵芳芳.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研究[D].

[3]林嘉鑫.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生地理学科能力的探索[D]. 2017.

[4]齐妮娜. 小学课堂学生主动提问和参与的重要性[J]. 小学科学:教师, 2016.

[5]谷米. 中小学数学学习习惯衔接现状调查分析[D]. 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