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规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益核心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运用心理规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益核心思路

夏苏华

新疆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一是要拥有运用心理规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益的核心思路,使体育教学能够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二是要找到运用心理规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益的方法,使核心思路得以实现。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规律,体育教学

部分教师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发现学生不喜欢参与训练,也不愿意积极的投入到训练中去,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障碍。教师要意识到,初中的学生,有独有的心理规律,教师只有针对学生的心理规律来优化教学,才能够让教学事半功倍。

一、运用心理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时候,希望了解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的需求,来引导学生学习体育项目。教师开展这样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武术为例。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以前,为学生播放《中国武术》这首歌,学生将听到:“站似一棵松、卧似一张弓、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这首歌学生十分熟悉,学生们曾经从这首歌中了解学习中国武术可以得到的收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了解中国的武术吗?能不能说说你们对中国武术的人知?”学生们纷纷结合自己的实践生活体验来说明对武术的看法。学生表示:“曾经有很多外国人磁学羡慕中国的武术,觉得中国的武术可以让人在天上飞,可以徒手发核弹……”教师告诉学生,中国武术,不能把一个普通人变成超人,但是它可以锻炼人的体魄,让人的身体变得矫健,也能提高一个人的力量。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中国长拳的套路。学生看到中国的长拳中有拳打、脚踢、摔打、擒拿等格半技击动作,学生学习了长拳以后,可以增强上肢和腿部的力量和柔韧性,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呈现徒手对抗的防卫能力。于是学生开始建立中国武术的正确认知,并且愿意通过学习长拳来强身健体。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实践生活的渠道,让学生看到,参与了体育训练,是能够落实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的;在学习时,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让学生强化价值和意义,使学生乐于参加体育训练。

二、适当进行鼓励、鞭策,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感受到学习的挫折感,那么他们可能不愿意接受体育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一套纵向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学会客观的看待自己。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鼓励学生通过长期、持续的训练不断的达到目标,继而慢慢的提高体育水平。

以引导学生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中国女排运动员的正面双手垫球动作,让学生能过类比,找到双手垫球的要领。学生找到认知的目标以后,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这样的方式训练:一个发球、一个双手垫球、一个捡球、一个拍摄录像。待学生完成一组训练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姿势和女排运动员姿势的差异,然后找出不正确的姿势,带来的影响,继而学生要找到优化学习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有时十分胆小,看着球过来后,不敢迎面垫上去;有的学生垫球的时候姿势是歪的,于是球的重心偏移了预设的方向……待学生们找出学习不足以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情,找到优化学习的方向。接下来,学生将完成第二组训练。学生要争取,一次比一次动作标准,直至形成身体的记忆。教师将允许学生在一个自己有把握的时候,接受教师的考核。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三次考核,作为自己的考核结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一套纵向评价的体系,使学生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切实的看到自己的成长;使学生结合学习指标,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关怀、支持、鼓励,让教师的情感成为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重要驱动力量。教师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参加体育训练。

三、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实施差异性教学方法

不同的初中学生,其学习的需求不同。教师要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需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接受长期的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果、学习兴趣等,使学生能够对学习体育产生更大的兴趣。

以学习乒乓球为例。有些学生十分喜欢乒乓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打乒乓球当作长期训练的项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比如学生可以制订在一个时间段内掌握直拍握法,并且能够应用直拍握法接球、攻击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层次选择目标,不要让目标太难实现,也不要让目标太容易实现。学生选择了学习目标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自己的训练计划。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要进行训练以外,还要在课后进行训练。同时,学生还要接与与完成项目有关的基础体育训练。当学生在训练的时候,产生学习倦怠感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训练游戏,让学生能够以游戏的形式来接受训练,使训练的过程具有趣味性。学生需要定期评估学习的成果,调整训练计划,使自己的训练目标能够如期的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训练,使学生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成长。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课内、课外一体化训练的目标,让体育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乐趣,它包括游戏的、竞技的、交流的乐趣等。教师开展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持续的接受训练,提高体育水平。

四、结语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规律,让学生看到学习体育项目的价值和意义;在训练的过程中,落实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愿意自发的优化学习成果;结合学生的层次和兴趣,让学生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训练,使体育训练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项目,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开展这样的教学,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光昌. 运用心理规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益[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09):73-74.

[2]陈绵礼. 运用心理规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益[J]. 俪人:教师, 2014(21):51-51.

[3]罗杰, 蔡丽婷. 运用心理规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益探析[J]. 视界观, 2019, 000(020):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