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

许琦

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郭店中心小学 314412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理念与方式方法均发生较大改变,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的协调发展,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重点关注内容。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与各个学科的实际教育情况相互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满足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本文首先分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实效措施,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创新策略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人才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首先,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态度,提高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其次,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发挥自身引导者角色,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并培养学生的独有个性。最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仅要注重智育,还应给予德育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推动素质教育向着更好的方向过渡。因此,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无论内部领导者还是相关教职工,均应做好智育的教学工作,着重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培养。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将各个方面进行有机相互结合,既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还能够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尚未给予高度重视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给予德育教育应有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工作逐渐得到普及,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部分教师并没有给予德育教育应有的重视,开展日常的教学工作时,习惯性将工作重点放在知识点的传授方面,使得德育教育较为欠缺。因这种观点与态度的存在,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工作中,难以将其作用充分凸显出来,还会影响德育教育的发展,甚至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德育教育较形式化

部分学校缺乏对德育教育的充分认识,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并没有给予德育教育足够的重视,甚至仅仅关注一些表面工作。例如,在开展班会或者开展德育教育主体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活动的所蕴含的意义方面,受相关因素的影响,会直接加大教育资源的浪费,从某种程度上破坏学校的校风,与德育教育的初衷相违背,难以凸显德育教育的优势。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因此,构建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是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础。从某种程度来看,教师的专业能够与综合素养均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与示范性,其言行举止均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学生。教师应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从不同角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另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习惯并非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得到显著成效,需要长时间的熏陶才能够形成,教师应给予德育教育高度重视,实现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

  1.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课外实践活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若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德育教育的工作的本质作用也会因此丧失。学校领导者与每位教职工,均应考虑德育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将枯燥乏味的思想道德知识,转变化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愿主动学习与深入探究,凸显德育教育的优势。

  1. 与各学科相互融合

德育和智育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必定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关联。因此,教师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在思想层面上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明确自身学科与德育教育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相互结合,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与熏陶过程中,受到积极的影响,充分明确德育教育对于自身学习与今后成长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还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外每位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1. 充分利用教学时间

通过开展趣味性的集体活动,不仅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还能够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举办一些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形成有着较强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借助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学生敢于敞开心扉,大胆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可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对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完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教师的道德素质也有着较高要求。小学阶段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1.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重要保证,更是学生未来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应与德育教育相互结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所知所想对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完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德育教育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满足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关注核心素养 打造理想课堂——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A]. 陈丽.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C]. 2020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A]. 马秀芳.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五)[C]. 2020

[3].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 徐恒,艾雷祥,张向丽,张慧明,李文辉,周志军.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C]. 2016

作者简介许琦,198786日,女,汉族,浙江海宁,二级教师,德育主任,本科,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