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胡玉茹

新疆阿克苏乌什县第二小学 843400





摘要:学生在小学时期正是培养思维能力和积累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小学教师的授课一定要尊重学生,意识到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小学生逐步积累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但在小学数学的实际课堂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参与活动主要是为了配合老师进行模仿和记忆,而没有一点他们自己的思考。所以不论教师的教学内容如何充实,也不能完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说明数学教师的教学价值不全然与自己的专业素质有关,还与能否实现学生思维发展的培养有关,只有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思考起来,这样的课堂才是有价值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数学知识是数学教学的载体,数学思维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有思维的知识是有逻辑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数学思维活动也是有规律的,这种思维规律是所教授知识的内在逻辑的表达。数学的思维方式直接反应数学的逻辑关系,由于小学数学属于最基础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教授小学数学知识时,在思想和方法上要有一定的统一性。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概念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以符合逻辑的方式思考、推理、总结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把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此来达到学习效果。数学问题和知识能力的总结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思维能力还必须重视对问题的解决、想象、推理和观察。一般来说,简单的加减法是作为一个计算过程引入的,它表示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两个数字相加,结果是一个“和”,两个数字相减产生“差”。在教学活动中,这个过程被看作是一个具体的数学对象,从中可以研究它的各种性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
  1、加强数形结合,深化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思维手段加强联系。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研究和分析出理论知识的本质,最终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这也能深化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借助图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者就是用数量关系转化图形,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2、设置问题情境教学,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更好地养成数学思维能力。虽然小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比较强烈,但受学习经验及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其在理解与接受数学知识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生实际特点的了解,设置形式多样、内容有趣的数学问题,使其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自身数学思维的有效锻炼。例如,教师在开展“正方体与长方体”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学工作时,可以鼓励学生回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物体,并仔细回忆这些物体的边与面。在相关数学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更主动地探究物体的特点,从而增进对该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以数学类比迁移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3、融入生活情境教学,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本身具备显著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经验融入教学,鼓励学生深入分析生活化的数学问题,锻炼数学思维,并在数学思维的帮助下灵活地解决相关问题。这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能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比如,在“乘除法运算”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无法有效掌握两位数及以上的乘除法运算技巧,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已知在纸盒子里一共有50颗糖果,其中有20颗桃子味的糖果,香蕉味的糖果是桃子味糖果的一半,而苹果味的糖果数量是香蕉味的2倍。请问香蕉味糖果与苹果味糖果的具体数量?”这样生活化的案例能促使学生深入感知数学思维的重要现实意义,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4、创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平等、和谐、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够提高同学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充分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接纳自己,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小组合作是构建学习氛围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愉悦的体验,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小组合作也可以为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带来最大的动力,促进学生之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通过小组学习推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围绕成一个圆圈,模拟钟表,在围成的圈里站着另一名学生,用左右手分别代表时针和分针,一起用“老虎老虎几点钟”的游戏形式来促进学生对于钟表的认识。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活动,才能发掘他们潜在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5、帮助学生理解规律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不强。特别是对于数字的认识,大多数都是依靠形象思维去理解。大部分学生只能根据某种实际情况来计算数字,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必须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内容时,首先说明乘法口诀的表示方式以及每个乘法口诀的形成方式。随着多媒体的应用,教师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在计算时推导2到4之间的乘法口诀,先理解其意思,再识记乘法口诀。老师接着要求学生逐一写出所有乘法口訣的推导过程。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这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找到乘法口诀的规则,有助于积极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6、布置开放式课后作业
  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关键还在于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妨在每日的课后作业中布置开放式题目,鼓励与督促学生每天都进行思维的扩展训练。学生能够在扩展思维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慢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开放式课后作业不妨增加一些趣味性,以此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学习数学,将数学思维作为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与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是一个复杂且完整的体系,从最开始的识别到发现最后验证,都体现了完整的思维过程,这些环节之间有时是相互交织的,有时也会产生思维的跳跃。思维能力是可以在后天训练中逐渐形成的,但如果没有恰当的训练策略和渠道,是不利于形成有意识的思维能力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能意识到思维的系统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娟.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9(09):22-23.
  [2]王龙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7):92-93.
  [3]张亚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