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激活语文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语文课堂

李雪媚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新风中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820

【摘要】:在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创设可望、可及且有利于学生建构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内驱力,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主要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有效教学时的四个原则;并以举例的形式描述了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内容实施的四种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旨在激活语文课堂,抛砖引玉。

[关键词]问题情境 创设原则 基本途径 注意问题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沒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柳暗花明——活用认知建构理论,创设悖论性的问题情境

悖论是从某一前提出发,推出两个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命题,或根据某一理论推出的命题与已知的科学原理或常识发生矛盾。具体有:推理结果与事实矛盾、推理结果与理论矛盾、推理结果教学无意义、二种解法发生矛盾。“悖论”因为具有极强的逻辑与思辨关系,历来为语文学家所钟情。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创设悖论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进而激发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发现、分析和消除悖论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

[案例1]:《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教学片断,我在黑板上板书“闻一多的说和做”。刚写完,学生便沸腾起来:老师漏掉“先生”二字了。于是我便把“先生”补上。师:我们把有先生二字的和漏了的都读一遍,大家体会一下有和没有有什么区别?学生朗读。生1(七嘴八舌):没有先生就少了崇的意味。师:为什么要加先生?生2:藏克家先生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是他的学生。师:对,高足是什么意思?生3:得意的弟子。师:那么,老师来写,是不是就不用加先生了?我可不可以写同志(在先生下面板书同志)?或者我换个人,能不能这样说,敬爱的冰心先生已经溘然长逝了。学生七嘴八舌的小声议论,有人说冰心是女的,不能称先生。有人说可以,因为冰心很有名。生4:我觉得著名的人可以说先生。师:赵薇先生?周迅先生?我可以这么说吗?有人说,我们不是喊鲁迅作先生吗?但是我们要明确,先生除了老师之外,还可对那些有学问的和品德高尚的人称呼,表示尊敬。所以说冰心先生是正确的。我们再读一读题目,还有什么信息?生(齐声):说和做。师:什么结构?生(不确定的):并列短语。师:是不是这样理解,文章是分了说和做两个部分来写,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生(异口同声):不是。师:之前预习过了是吧!那文章到底怎么写的?生(七嘴八舌):穿插写。师:那我们再来好好看一看,文章到底怎样安排说和做的,你能不能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最关键的句子。

接着便非常自然地引出说与做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情境中比较两方面,使学生能更好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内容。

2.唤醒感受——实用体验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性的问题情境

认知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生原有的有关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其实,学生并非没有生活感受,也不是一无所知,只是因为一些现象司空见惯,学生对此熟视无睹,没有认真地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假如我们习惯于按照教师自身感受去启发学生,则学生的生活体验就会处于沉睡之中。教师只有去主动唤醒学生的体验感受,才能获得好的启发效果,事半功倍,进而满足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需要,让学生觉得语文与生活竟是这样的近,体验到语文与生活的亲近感。

[案例2]:在进行《济南的冬天》的语言品味教学时。我把所有的有儿化音的句子找出来,引导这是北方的语言的特点,“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让学生将去掉和不去掉各读一遍试试。生读,得出不同的感觉。生:去了“儿”就会觉得冷冰冰,也不能体现小山可爱的特点。生:没了“儿”总感觉语言很生硬,不够亲切。生:有了儿化很软,感觉上很亲切,很温暖,这是老舍对济南有感情。师:就是这样啊,让我们试着吧济南的这种地形画出来,体会一下其特点。然后我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对于“摇篮”作小结: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所以,冬天的济南像一个摇篮。

这样让学生自己感受,也让学生明白了爱济南可以爱济南的山山水水,也可爱它特有的方言并运用它。

3.与时俱进——善用实况录相、新闻,创设前沿性的问题情境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若在新课的引入、课堂的过程和最后的总结中以新闻报导、实况转播的方式创设具有时代性的问题情境,不仅能顺利及时地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分析新闻背后的科学道理,还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案例3]:在上《邓稼先》的课堂中,我播放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运行实况的视频。在学生们为之赞叹不已,为中国而骄傲时,我适时地引导:嫦娥三号落月成功,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3个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但是,同学们,遥想一百年前(1898年)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同学们情绪激昂地罗列着中国的历史:东亚病夫。到处割让国土,赔款……。师:对,那时中国是一个任人宰割的一个国家,但是在1964年10月16日,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这任人宰割的局面,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对这一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他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于是学生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阅读文章。

所以,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科学前沿,做到了与时俱进,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科学素养。同时,这些素材是网上可查到的视频和图片,不仅使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而且使学生研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

4.巧设悬念一—巧用表演、辩论、游戏形式,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问题情境,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霖,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好奇心强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而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造成一种悬念,由于其表现形式新颖、奇特、生动,对学生能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就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这样,使学生产生向往、探索的欲望,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

美国优秀教师格雷塔曾经说过“如果一定要我说教学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问题。我想是的,问题帮助了我。当你成功地不停向学生提问并得到回答的时候,事实上你已经接近你想要的了。孩子具有天生的好奇心,所以问题教学法将百试不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将会使课堂开放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我们高举问题教学的旗帜,引领着好奇的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尽情遨游吧。



参考文献:

[1]《以“问题情境”为纽带的“新课程”课堂教学》陈向东

[2]《精心设计问题促进有效教学》徐小燕

[3]《试论新课程教学的“问题性”》陈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