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意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意识研究

赵宏海 张璠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对于资源的消耗量也不断增加,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在社会发展中能源消耗量较大的行业之一就是建筑工程,如何实现建筑工程的绿色生态化,是促进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筑设计融入生态意识的内涵和原则,并对建筑设计中生态意识的融合与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意识;应用措施


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是指既满足生态学理念又符合建筑学思想,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采取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节能环保材料,使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和谐发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建筑节能减排的目标,并保证人们可以居住在现代化的建筑中。

1 建筑设计融入生态意识的内涵和原则

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生态意识是在设计中贯彻生态环保理念,坚持生态学的相关理论,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科学的布局和设计,使建筑与周边环境可以和谐共存,将自然环境与建筑完美的结合,保证生态环境的充分发挥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环境的自然状态,形成自然界与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从而降低建筑物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避免建筑建设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科学的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实现的目标包括:建筑能耗降低、资源利用率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节能原则,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选择节能环保材料,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为建筑的建设和使用提供能源,用于建筑的照明、采暖或通风。二是环保原则,在建筑师设计时,需要尽可能降低建筑队周边水环境、植被、土壤的破坏,尽可能的选用可降解及可回收的建筑材料,避免建筑垃圾对环境的破坏。三是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根据人们的需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生态理论。四是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原则,通过采取不同的方式,实现生态建筑与自然、建筑和人的共同发展。

2 建筑设计中生态意识的融合与应用

2.1 建筑微环境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不仅包括城市景观的建设,还需要将生态意识融入到其他建设项目中,需要在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不破坏生态环境,使建筑队微环境可以充分利用,保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保持良好的微气候环境。我国古人注重“天人合一”,对于建筑与自然界的统一和谐十分关注,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同样也需要重视建筑设计与建筑微环境的关系,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对建筑朝向、选址等保持与建筑的协调,使建筑的外部气候更加美观。例如:在建筑周边的风环境中,合理的规划布局从而充分利用场区主导风向进行建筑功能划分和朝向设计,实现夏季有足够的通风,冬天可以不至于风速过大。还需要对建筑周边的光环境进行分析,保证建筑在白天可以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多利用天然采光提高室内环境,并可以充分利用反射、直射等方式,增加光环境的丰富性,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因此。可以说做好建筑的风、热、光等微气候分析,可以有助于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2 基于地域因素的建筑材料与建造措施

在建筑领域中通过设计方法进行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并考虑到建筑居住的舒适性和能源的节约,将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良好的协调,解决居住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形成生态环境与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充分注重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充分运用可再生及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落实建筑的生态化建设目标。一是建筑材料使用传统建材的优势不断显现,对于当地的建筑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美观性要充分的了解,多选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并对传统的材料进行创新应用,从而提高建筑设计在物质层面的文化性,传承传统的文化。二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新型生态材料,可以有效的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材料亦称之为“环境调和材料”,在建筑材料选择时应优先选择节能型、环保型和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同时,建筑的生态化建设不仅保险物质形态的生态性,还需注重建材使用中与环境资源的关系,降低在建造中人为因素对城市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因此,需要综合分析选择污染小的建造方式,才能更好的实现建筑生态化理念。例如:建筑可以采用装配式设计,在工厂中就预制出建筑构配件,突出建筑材料的环保特性,从而降低建筑在建造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缩短建设周期。

2.3 生态技术措施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新型能源技术也日趋完善,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也不断增多,可以促进建筑整体性能的提高,降低建筑的污染物排放,促进建筑周边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的建筑节能技术包括:一是绿色能源的应用。建筑设计中可以多采用环保、清洁和可再生的资源,从而实现建筑的节能目标。例如:太阳能就是最安全、方便和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其含有充足的能源,适合大空间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实现能源和热源的转换,在建筑中充分利用太阳能,可以将太阳能资源的特点充分发挥,有助于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对地源热量进行提取,不用经过资源的燃烧就可以直接获得热量,也避免了对水环境的破坏,是较为经济可行的可再生资源,现今在建筑设计中也经常使用。二是中水回用技术。水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在建筑使用中应尽可能的增加污水回用,降低污水的排放量,从而有效的利用水资源。虽然这种方式在资金投入上前期较大,但是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中水回用技术,可将部分污水处理后进行绿化、清洁和消防用水。三是雨水收集利用。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污染越发严重,一方面城市水资源较为紧张,缺乏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大量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在短时间内快速流失,造成雨涝灾害,导致城市环境的恶化,因此,雨水的回收利用十分重要,目前海绵城市理念就是解决城市雨洪的重要方法,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适应能力,有效的降低自然灾害,对雨水径流进行有效的回收,提高城市的生态效能。

3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问题也不断突出。建筑工程是我国重要的行业,其对于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都较大,因此对现代建筑工程进行生态化设计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环保理念,可以通过采用生态化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实现建筑的节能减排,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节能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胡年中. 绿色环保建材. 2019(05)

[2]建筑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J]. 孙美霞. 建材与装饰. 2020(19)

[3]浅析建筑设计中材料的选择[J]. 张宜红.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03)

[4]浅析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王梓丞. 四川水泥. 2015(03)

[5]建筑设计艺术中线条韵律与环境艺术[J]. 姜艳艳.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02


作者简介:赵宏海(1979-),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设计、建筑学、建筑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