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工程爆破对环境影响与防治工作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水下工程爆破对环境影响与防治工作的探析

黄周建

南宁航道养护中心 广西南宁 530033


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的水下工程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水下爆破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渐普及,施工过程中由原本的忽略生态环境变为现在的重视保护水下生态。即便多么的注意保护环境,在爆破的一定范围内也会造成破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爆破技术,尽量减少爆破对水下生态所造成的破坏。

关键词:水下工程爆破;环境影响;防治工作;冲击波破坏


在爆破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仍需要在爆破过程中采取一系列人工措施对水下环境进行二次保护。本文就对水下工程爆破对水下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破坏进行探究分析,并且提出了几个防治工作,希望对保护环境有所帮助。

1. 对水下环境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大家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的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创建绿色美好家园,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在总书记的呼吁下,我国的环境情况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周围越来越多的绿色让我们的身心感到愉悦,对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地面上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但江河湖海的环境却很少有普通人去关注。我曾邀请几位同事和专家一同去几处实施过爆破的水下工程进行了考察,发现大多数对环境的保护工作做的很好,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解决。

1.1 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一片水域内的生态是一个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水下爆破所造成的小范围破坏可能就会对整个水域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带动水底泥土等物质的迅速变动,可能会改变此处水底的地质构造。生态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相对稳定,但爆破所造成的破坏是在瞬间完成的,也就是说,这里的生态环境在一瞬间被改变了。而这个小范围生态系统改变的同时,附近的其他地方并没有发生改变,这样就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造成不利影响。生态系统的合理发展,需要系统内各要素的平衡协调,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生态系统紊乱,生态就遭到了破坏。

1.2 影响水生生物健康

水体作为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一旦其质量有所下降,水生生物的生长就会受到阻碍。作为生物,无论是鱼虾,亦或是浮游生物,都在随着时间的前进而不断发生着演变和进化。在稳定的环境下,它们的演变和进化是沿着既定的路线进行的,这时候我们通过考察研究很容易发现它们演变和进化的规律,从而推导出未来的一些相关数据和情况。但是爆破造成生态的变化,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它们未来的演变和进化就有了变数,一旦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对于整体的生态系统也会造成不利影响。除此之外,爆破需要的火药含有许多有害物质,爆破过后部分的火药融入了水中,降低了水体质量,这与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相违背。而且,被污染的水体会被水生生物饮用,这些有害物质聚集在它们体内,可能会导致许多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即使没有死亡,也会因为有害物质的入侵导致基因变异,它们繁殖的后代也会有缺陷。某些不健康的鱼虾被人类食用后,这些有害物质又会留在人体内,对人们的健康也会造成破坏。

1.3 引发地质灾害

水下爆破引起的地质灾害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跨过山脉的江、河、湖里进行水下爆破引起的地震、山体滑坡等,尤其是在一些山体构造不稳定的地方,很容易出现这种令人头疼的地质灾害。我们都知道,地震会造成地表的塌陷,地震上方的植物动物无一能够幸免。这些生物本身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们的伤亡相应的就会对生态造成破坏。如果周围有村庄,还会引起房屋倒塌,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坏。由于水下爆破引起的地震震源一般比较浅,地震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地表裂隙,不仅在美观上显得很难看,处理起来也十分麻烦。还有一种就是在海上进行水下爆破引起的海底地震和海啸,由于大陆板块交界地点多位于海上,如果不进行勘察,在海水水下进行爆破很容易造成严重的海底地震和海啸。我们平时很少接触到海底地震,对它的威力并不是太了解,很多人认为海底地震不会影响陆地上人们的生活,其实不然。海里的地壳比陆地上的地壳薄,一旦发生海底地震很容易发生岩浆上涌,虽然海水会让岩浆快速冷却,但爆发时仍然会释放大量的有毒物质和有害气体。一旦岩浆爆发,对于脆弱的海底生态环境将是严重的打击,甚至可能造成生物种类的灭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令人震惊。所以在爆破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格外的重视。

1.4 对下游水文状况造成影响

这一点其实和前面讲到的几种问题有一定程度上的关联,也可以说是前面几种情况综合起来造成的影响。从整体观来看,上游地区实施水下爆破可能会对下游产生影响。上游的水最终还要流向下游,爆破产生的有毒物质一部分被上游水生生物吸收,剩下一部分随着河流流到下游,对下游的水质也有不利影响。除此之外,一般都是在建造大坝或者水电站的时候才会用到水下爆破,大坝或者水电站建成后会拦截部分河湖水,导致下游河流流量减少。河流周围对于水的需求在一段时间内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河流水减少,很大程度上会对河流附近的生态造成破坏。

2. 防治措施

水下爆破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恢复,因为水体内的生态系统十分的脆弱,一旦水下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是很难人工干预的。与陆地上不同,人们在水体中行动十分不便,对于修复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如果想要减轻水下爆破引起的不利影响,就需要在问题的源头上进行解决。在这里,我列举几个防治的措施,希望对保护生态有所帮助。如果有什么讲的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同行或者专家可以提出,我会虚心接受。

2.1 改进爆破技术

由于在水下进行爆破,我们需要考虑到许多的问题:爆破点,爆破范围,水质,水生生物,生态系统。任何一个考虑的不周全,都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在以往的爆破过程中,往往是以爆破的结果为重,不太注意去考虑爆破之外的事物。为了保险起见,在进行爆破的时候一般都会选用激进的方法,尽量让火药多一点(当然,只是稍微多了一点),以达到预期效果。但这样往往会导致爆炸造成的冲击波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对爆破技术进行改进创新,实施精准定位找到准确的爆破点,对爆破需要的火药剂量实行严格把控,准确计算爆破产生的冲击波造成破坏的范围,对后期的生态修复工作做好准备。当爆破技术改进后,火药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水质下降程度会减小,水生生物受到的伤害会减少,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不会受到大幅度的破坏。总之,改进爆破技术,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2 设置隔离地带

爆破之后,一定范围内的水质受到污染,已经不适合鱼类的生长,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爆破之前进行人工干预,将鱼类追赶或者吸引到安全范围内,并设置隔离区将其保护起来,尽量减少因为人类的生活需要而对其他生物造成的过多破坏。并且对爆破点附近的水质进行实时检测,时刻关注着水质的变化,等到各类指标恢复到正常水体的时候再将鱼类放回到它们原来生活的地方。如果爆破点位于水流缓慢的地区,水质恢复过慢,可以考虑采取生物措施进行干预,加快水质的恢复。

3. 总结

实施水下工程爆破大多是为了满足我们人类的生活需要,所以当爆破对环境造成破坏时,我们也需要积极的采取行动,对于生态收到的破坏,我们也要勇于承认,通过一系列措施对环境进行恢复。保护环境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不断的进行尝试和比较,从而选择一个最合理有效的方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母亲,作为她的儿子,我们对于环境的保护义不容辞。

参考文献

  [1]梁禹,吴立,左清军.长江航道水下炸礁工程炸药单耗优化研究[J].爆破,2018(02).

  [2]姚逢文.浅谈航道疏浚施工中的相关问题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3).

  [3]崔静.航道治理工程中水下爆破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