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规划

黄淑爱

上海铭瑶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 200092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在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相关建议。对于乡村振兴建设,目前有许多国家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参考,其中较为典型的属德国村庄建设,其通过循序渐进的村庄更新模式来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安静古朴的田园风光和风景独好的广大乡村地区。本文首先研究和阐释了村庄更新与村庄计划的相关理论,并从当前村庄更新的角度分析了村庄计划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村庄计划的发展道路,以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发展。为未来的村庄改造和发展、实践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庄更新;规划;

引言

在德国,村庄更新是一项由国家资助的旨在改善村庄或者具有乡村结构的城区的建设、交通技术和文化关系的计划,进而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实现“繁荣的产业,宜居的生态,文明的乡村风俗,有效的治理和繁荣的生活”的美好期望,首先要建立美丽舒适的乡村居住环境,从而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找出最适宜村庄可持续发展以及振兴的道路。

1村庄更新与乡村规划

过去,乡村规划技术不到位,很难以适应村庄的实际需求。但是,新时期的乡村更新制度给乡村规划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首先,通过长期的“合作”和程序运行,其重点是计划和实施过程中的准备和运营系统。 其次,乡村规划开始注重公众参与,规划的主体已经从单一的基层政府组织转变为多元化的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领导和村民参与了项目规划和实施的各个阶段,以表达实施共同建设的意见。

村庄更新是村庄规划中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在原村庄的基础上实现各种设施的更新、建筑的保护改造、公共活动空间的发展建设、基础设施的投资完善以及村民审美与素养的提高,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激励乡村发展的潜力。

2村庄更新视角下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

2.1公众参与度不高

乡村规划涉及许多主题,每个主题都有不同的关注和需求。如何协调主体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目前,许多村庄仍然采用自上而下的计划体系,许多村庄还没有对村民的需求进行彻底调查,并已将其计划开始实施。这种规划难以获得村民的认可,导致后期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规划难以实施。

2.2未结合实际,盲目更新

从近几年的村庄更新成果来看,很多村庄在更新建设中多是照单复制其他乡村模式,到头来形成了千村一面。该村庄更新模式下,存在的一大问题即是对乡村自身原本的形态特征重视不足,单单为了强调更新而忽略了当地原有的乡村特色,原有的乡村特色生态地貌被破坏,违背了美丽乡村建设原则。此外,有些规划者只考虑设计,而忽视了乡村发展现状,一味盲目模仿其他乡村模式,难以突出自身的特色,从而达到美丽乡村建设目的。事实上,村庄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形成的村庄千姿百态、各有千秋。

2.3资金使用效率低

虽然国家政府非常重视美丽乡村建设,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乡村建设、改造和更新,但是真正用到乡村规划建设上的却很少,且有效用在美丽乡村规划设建设上的资金更少,而且群众自筹也较困难,同时已有的资金缺乏专业组织机构进行的管理和协调,使用起来缺乏统一调度,整合力度低下,从而造成村庄建设资金缺口大,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人力、 财力浪费严重。

3村庄更新视角下乡村规划发展路径策略与实践

3.1完整的乡村规划系统

乡村规划体系应从以前的“空间和轻工业”转变为“同时重视工业空间”,其中应包括乡村发展规划和乡村空间规划。只有通过升级乡村产业和经济增长,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乡村地区。乡村空间规划应充分考虑乡村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联系和整合。该计划的编制还应侧重于村庄更新方法和可持续实施,加强多计划的整合,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乡村计划,引导村庄走特色发展、差异发展之路,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风貌的发展方针,建设生态宜居村庄。

3.2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

公众参与乡村规划是为了保护乡村各方的利益,并使乡村规划得以顺利,连续地执行。公众参与需要与乡村治理相结合,乡村集体是参与乡村规划的“共同利益”主体,并建立了健全的机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共同努力增强了村庄的活力。德国的具有特色的乡村规划主要建立“政府引导,乡村民主,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机制,着眼于企业和社会资本,在确保主体的同时促进乡村建设。村庄的状况和公众参与。乡村集体通过利用乡村资产和资源进行股份投资,提供优质和特色服务,增加就业人口,直接参与工业经济的发展。除设计组外,乡村建设还根据村民的需要,成立了村民代表,村工匠代表,村民代表等工作队,充分发挥了各方的优势。实现村民自治。

3.3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建立美丽乡村

继续改善乡村居住环境,逐步消除村民“脏乱、穷”现象,全面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白色污染,死枝杂草,增加生活垃圾。在城乡交界处的多个村庄进行环境修复工作。坚持绿化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努力实现绿色治理,清洁村庄和绿色美丽村庄。加强乡村供水设施建设,通过新建或扩建集中供水厂,改造村级供水站,升级供水管网等措施,更好地保障乡村饮用水安全。

3.4积极培育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治理有效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提升乡村治理凝聚力。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定期举办党建活动,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在线讨论交流学习等活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为村民排忧解难;倡导乡风文明,推动乡村自治。建村史室,引导村民弘扬文明新风尚,提倡勤劳、自助互助精神。鼓励农民诗社、乡村文艺队等自发的乡村社会组织,提升乡村文化品质。统筹规划不同主题的农村项目,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让群众主动参与“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链接城乡社会资本,留住“第一书记”。以脱贫攻坚帮扶团队为基础,有效动员链接城市社会资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第一书记”成为永远的村民,为乡村治理持续注入活力。

3.5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增加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生态宜居建设的资金保障

对生态环境的投资需求大,政府财政资金有限,指导力度不强,乡村生态宜居性建设容易缺乏资金支持,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项目难以实施。为了确保生态宜居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必要结合不同项目的性质,创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融资模式,完善多元化和市场化的投资机制,增强资金保障能力,促进平稳发展。实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一种是将政府直接投资用于没有直接利益的重要项目。选择生态项目作为支持对象,如土地资源保护与治理,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森林保护与恢复,气候调控与空气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二是对特色文化项目和地方风俗遗留项目采取多种融资方式。例如,具有乡村公共产品属性的景观项目可以由政府资助,而区域生态建设项目可以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和私人资本参与。第三是鼓励成功的乡村居民根据自己的家乡感受捐赠资金,美化乡村生态环境。对于具有社区产品属性的小规模景观建设,应考虑让成功的乡村人捐赠资金并利用他们的家乡情怀来回馈其家乡的环境建设,并创建生态宜居的乡村景观,以便他们可以增强该村的生态环境。

3.6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各级政府应重视对农业劳动的技术和技能培训,在新时期培养具有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农民群体。引导和支持基层科技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开展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示范论证和信息服务,不断扩大乡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加强乡村信息化队伍建设,及时向村民提供农产品供求趋势,价格变化,环境政策等信息,促进农民信息化发展,有效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7提高县乡镇综合服务能力

加大对县级公共设施的财政支持,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县级公共设施,促进公共服务设施的扩建,促进环境卫生设施的升级改造,促进市政公共设施的升级改造,促进工业种植的质量和效率。要把乡镇建设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加强乡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不断完善乡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劳动就业,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着眼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发展乡村社会事业,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制度整合的统一,实现从形式上的包容性向本质上公平的转变。

结束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未来乡村的发展将受到更多关注。乡村规划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对于乡村更新治理来说,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从而实现乡村社会的整体效益。,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是在不断探索和改革中寻找适合的发展路径,丰富的产业结构、良好的生态景观、对于传统人文景观的保护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将是乡村建设发展的重点。从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制度振兴等角度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符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J].城乡建设,2020(20):28-29.

[2]陈蔚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规划[J].建筑结构,2020,50(15):154.

[3]杨明光.乡村振兴战略下村镇规划设计研究[J].居舍,2020(21):3-4.

[4]金立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肥东县河湾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研究[J].乡村科技,2020(14):22-23.

[5]吴养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省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研究[J].乡村科技,2020(1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