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高端住宅建筑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4
/ 3

一线城市高端住宅建筑设计研究

陆晓琼

巴马丹拿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200000


[摘要]:随着政府大力倡导二胎、以及双职工家庭的社会背景下,现中国家庭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着颠覆性地变化。一对新婚夫妻从入住新家起的两个人,到之后家庭新成员的增加,及其照顾者的不断加入,家庭结构或将从两人发展至八人,甚至更多。紧接着多年之后随着家庭成员的不断搬离,居住人口又将减少。这一家庭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而引起的居住需求的调整,现在售的住宅产品已不能满足。因此,可满足多阶段需求的、适应各年龄层次的、灵活可变的综合性高端住宅俨然将成为市场上住宅类产品的主力军。在这一前提下,住宅类建筑的设计思路需要更多的考量,譬如总体设计如何做到合理,交通流线如何做到人车分流、内外人员分流,基本的户型设计如何适应家庭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设计中的细节如何把控等都不要不断摸索及通过实践论证。
















[关键词]:高端住宅类建筑,总体设计,建筑单体设计,立面设计,结构设计。


0 引言

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日益提高,改善现有老旧的居住环境、能匹配不断调整的居住需求的新一代高端住宅产品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房企不再止步于向市场上提供单一化的普通住宅产品,而转向开发更能匹配家庭人口结构变化的、适应多阶段需求的、灵活可变的综合性高端住宅类产品,例如早一批的上海新天地翠湖系列,虹口的瑞虹系列,及之后的金茂府系列等等。文章从一个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的高端住宅项目为例,从匹配家庭人口结构及适应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从设计理念、户型解析、细节设计、智能家居等方面,分析探讨了高端住宅的建筑设计及其实施要点。


1 项目概况说明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顺昌路以东,复兴中路以南,济南路以西,合肥路以北。规划建筑用地面积为6623.62㎡,总居住用户为301户。其中住宅部分地上31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127591.50㎡,会所等服务用房为地上2层,建筑面积2343398.56㎡。建筑总高度为99.85米,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墙体材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

6035e0cc1a9c3_html_704b3ab7997f77de.jpg

总图


2场地设计

建设用地为近方形的梯形住宅用地,小区内人群大致分为业主、访客、物管后勤人员三类。因此在交通流线设计上除了要考虑基本的人车分流外,还要考虑不同人群的流线设计——既要方便业主回家,又要对访客进行有效管控,更要规划好后勤人员在工作时避免与业主形成交叉的情况。

1)关于场地内人车分流的设计,首先考虑了地下车库及其车道的高效性布置的设计原则。本设计中将主要出入口设置在东西两侧的顺昌路及济南路上,将东边入口设计为机动车主出入口,在进入小区后即通过汽车坡道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库,并通过地下车库的电梯大堂直达户内;西边入口设计为地面上落客区,临停车辆在西广场上下客后即刻行驶离,不进入小区;在合肥路上设置非机动车入口,并结合设计非机动车坡道,使非机动车进入小区后通过自行车坡道直接进入地下非机动车库停车,不在地面逗留及穿行。各出入口功能明确,在不影响周边交通的情况下,为小区业主带来最大的便利。

6035e0cc1a9c3_html_908fcf5d7910b5a6.gif

车流线分析图

2)在人流设计上,场地内分别于东、西两个主入口处各自设计了一个会所。对于小区业主,其可通过弱电识别系统分从两个主入口择一进入小区;对于外来访客,则必须通过西会所的前台登记,经由业主确认后方可进入小区。针对后勤人员,场地在东南角设置了独立的物管用房并结合垃圾处理机房设置。该位置的确定不仅考虑了玫瑰风向,减少生活垃圾的气味对小区产生的干扰,更是充分考虑了环卫车辆的行车路线而确定的。这使得保洁人员在日常清扫的工作中,有独立的后勤出入口,充分避免了与业主、访客流线交叉的情况。

6035e0cc1a9c3_html_fc3a3fc65b53a3bd.gif

人流线分析图

2住宅建筑设计

2.1 设计思路

在国家大力倡导“房住不炒”的时代背景下,一线城市通过税收等行政手段控制房产的买卖,进一步抑制房价上涨。在上海,总价约1000万的房产交易中,政府各项税收总计至少要高达70多万。在这种强硬的调控手段下,普通市民对于房产的选购变得非常谨慎,往往希望一步到位。

在购房市场上,刚需购买者一般都是新成立家庭的新婚夫妻。婚姻促使新家庭的形成,并促发初始的家庭居住需求。随着家庭成员的不断演化,家庭人口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家庭的形成:新婚夫妻结婚组建新家庭。

(2)家庭的成长:夫妻生育子女,且有上一代的家庭成员或被雇用者加入家庭一起抚育子女,家庭人口结构爆发式增长。

(3)家庭的成熟:子女逐渐长大,其照顾者逐渐搬离,家庭人口结构归回到两代人。

(4)家庭的联合:为照顾年迈的父母,夫妻将其接到自家以方便照顾,家庭人口结构变为三代人。

(5)家庭的衰退:父母过世,子女独立成家,家庭人口结构重新变回夫妻二人。

(6)家庭的解散:夫妻一方甚至双方离世。

因此,如何满足购房者“一步到位”的需求,减少置换房产的成本,但又能满足因家庭人口结构变化而导致的居住需求的不断调整,是满足市场导向的高端住宅建筑的设计重点。


2.2 户内空间设计原则

住宅户型设计中,各个功能空间是设计的基本组成元素,包括提供家庭成员活动空间、就餐、休息、学习、洗漱、烹饪、贮藏等使用需求。


2.2.1 起居室设计

起居室是户内的公共空间,其连接了卧室、餐厅等主要使用空间。因此,起居室在户型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其决定了该户型的使用效率。然而在不同的家庭结构下,不同的居住需求决定起居室不同设计要点。

在家庭形成初期,起居室作为一家两口的会客及娱乐空间,平面定位上应处于前勤位置,并应减少交通穿越的干扰。在尺寸上,开间一般设计在3300mm至3600mm,使用面积依照《住宅设计规范》之要求,建议为25㎡左右,这也是典型的起居室设计思路。(参见图1)

6035e0cc1a9c3_html_a1f2fb463054cd9b.jpg

图1

然而,当家庭逐渐向成长期发展,在有年幼的家庭成员及其照顾者加入后,新的居住需求出现了——新家庭需要一个专属的儿童活动区域。这一区域的需求大约会持续5年,在年幼的家庭成员长大入学后终止。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大多数家庭会把这一临时性的需求挤压在起居室内解决。按照起居室原有的空间尺度,在扣除沙发及电视机柜等活动家具的占地空间后,起居室剩余开间约为2100mm。在其间放置一个2000mm见方的儿童爬行垫后,起居室空间显得局促不堪。家庭成员不但失去了原有的公共娱乐空间,且在通往阳台的交通流线上必须跨越儿童活动区域(参见图2)形成诸多安全问题。因此,起居室的空间可否根据需求灵活改变,是设计的一个侧重点。

6035e0cc1a9c3_html_14c017da1178b8ee.jpg

图2

本设计中,户型建筑面积约150㎡,除客餐厅外,拟安排3个居住空间。从空间布局上,除了最左侧的主卧室略微缩进外,其余2个居住空间的开间尺寸及定位均与中间的起居室平齐,且三个空间之间分别以后砌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分隔,并在结构设计上均未设置剪力墙短支。如此设计的最大优势,是业主在入住后可自由定义起居室左右两个居住空间的使用性质,例如在家庭形成期,可为书房+起居室+客房的配置(参见图3);在家庭成长期打开一侧的分隔墙体,形成开敞的儿童活动空间+起居室+长辈卧室的配置(参见图4);或者在家庭联合期恢复隔墙,形成子女卧室+起居室+长辈卧室的配置(参见图5)。虽然不设置剪力墙短支对结构设计会造成一定的难度,且需要建筑设计上配合在其他墙体上进行结构平衡,但须从实际的需求出发,才是建筑设计的根本。

6035e0cc1a9c3_html_d4833b28a35f09b4.jpg

图3 书房+起居室+客房

6035e0cc1a9c3_html_ffb74c23f8527a6b.jpg

图4 儿童活动空间+起居室+长辈卧室

6035e0cc1a9c3_html_d6a0e0fa103e89a2.jpg

图5 子女卧室+起居室+长辈卧室



2.2.2 卧室设计

卧室在套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卧室的基本功能除了用于休息外,部分还包含了套内衣帽间及卫生间,以用来解决贮藏、洗漱等需求,而套间的设计也更符合私密性的需求。本户型设计中,采用了2+1的灵活配置。主、次卧室分别位于户型的东西两个尽端,以减少人员活动对其产生干扰;靠近客餐厅处的第三卧室可依照家庭人员结构的需求改变使用用途,如作为书房、儿童活动室、影音室等使用。主卧室开间3300mm,套内包含了一个步入式衣帽间及卫生间,使用面积27.30㎡;次卧室开间3300mm,使用面积12.39㎡,第三卧室开间2900mm,使用面积12.18㎡。户型的面宽条件十分充足,因此卧室内均设计了较大的窗洞口以保证有良好的采光及自然通风的条件。


2.2.3 厨房设计

6035e0cc1a9c3_html_a1f2fb463054cd9b.jpg 中国人的厨房使用习惯上,出于油烟的考虑会倾向于相对封闭的中式厨房。但是中式厨房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例如为了提高效率,厨房的流线设计一般比较紧凑,多为U字形或者一字型操作台,这使得厨房空间狭长且较为局促,多人同时使用的可能性很低;且由于厨房的不通透性,厨房内的家庭成员无法与其外的家庭成员进行交流,例如在烹饪的同时看顾到家中的老人或儿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设计采用了中西厨房结合设计的模

图6 厨房与客餐厅的关系

式。在贴近外墙的区域设计了一个U形操作台的中式厨房,同时满足采光、自然通风的规范要求。同时,在临近餐厅的区域单独辟出一个精简的西式厨房,并设置敞开式的操作台。两个厨房以通透的玻璃隔断分隔。这一设计极大解决了中式厨房的缺陷:重油烟的操作可在中厨操作,轻油烟的操作即在西厨区操作,两个区域互不干扰各自使用。其次,半开场及通透的设计除了使厨房有扩大空间的感觉,更使得厨房内的家庭成员可以方便地观察到客餐厅的情况,方便照看。(参见图6)


2.2.4 卫生间设计

卫生间和厨房一样,都是在较小空间中整合较多使用功能的地方。在尺寸的把控上,考虑到家庭联合期中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居住,因此本设计在坐便器与洗手台、淋浴间的尺寸、都略有放大,例如洗手盆的水嘴中心距侧墙的净宽由550mm放宽至700mm;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距离由650mm放宽至850mm,以方便后期加装无障碍扶手等构件。


2.2.5 辅助空间设计

(1)走道

走道连接套内的各个空间,通行路线须高效且不应过长。依照《住宅建筑设计规范》,通往卧室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000mm,通往其他房间的走道不小于900mm;依照《无障碍设计规范》,轮椅通行的室内走道宽度不应小于1200mm。在本设计中,走道被极大精简,部分走道融入到了客餐厅的使用范围内,这使得套内有效面积得到充分使用。仅在客卧门口,结合卫生间及贮藏室设置了约1500mm的走道,走道净宽为1200mm,为轮椅通行预留了土建条件。

(2)贮藏室/贮藏空间

贮藏空间足够与否决定了家庭的生活品质。以往一些对贮藏空间考虑不充分的住宅设计在实践后被大多数业主所诟病,家中的换季物品无法收纳。在笔者的调研中不难发现,很多家庭不惜占用阳台、在精装修设计上用重金打造榻榻米卧室,以用来补充家庭贮藏空间的不足。在本案例中,设计不仅在走道尽端安排了贮藏室、在主卧内规划出了5.6㎡的步入式衣帽间,且针对每个卧室的纵向长度亦增加到了4200mm,为卧室可以设置壁橱提供了土建预留条件。在150㎡左右的套型中,设计安排了9.7㎡的贮藏空间,充分满足了家庭的使用需求。

(3)阳台

在上海规划要求中,对于只计算一半计容面积的景观阳台,有诸多的限制。例如阳台进深不得超过1800mm,且每一户中所有阳台面积的总和不得超过8㎡。虽然设计上想尽量扩大阳台的面积,试图为改善居室通风、日照和采光创造更好的条件,但也应满足当地规范要求。


2.3 公共区域设计

案例户型位于一栋高31m的单元式住宅建筑内,每个自然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为575.55㎡。在垂直交通上,采用了2部电梯加一部自然通风封闭式楼梯的配置。平面布置上采用了2梯3户对面错位式、紧凑型的布置方案。楼电梯的错位布置使公共走道面积复合利用,降低了公摊面积,参见图7。

6035e0cc1a9c3_html_a1f2fb463054cd9b.jpg

图7 核心筒区域平面图


2.4 建筑立面及细节设计

2.4.1 建筑造型

Art Deco风格经历近百年的历史,逐渐成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其以拔地而起、大气挺拔的气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逐渐成为住宅的首选。例如上海的国际饭店、沙逊大厦及衡山路上的一些高级公寓就是Art Deco的典型代表。本项目设计定位古典主义的Art Deco风格,采用三段式的立面构图风格,利用竖向线条强调对称性,突出建筑高大挺拔的立面形象及秩序感。同时,通过结合顶层户型的退台设计,形成阶梯状的造型,加深建筑的层次感。(参见图8)

6035e0cc1a9c3_html_b571cd2886642798.jpg

图8 建筑南立面图


2.4.2 外窗

建筑外窗是从室内看向窗外景色的画框,在设计上追求尽量宽大、明亮、通透;但外窗同时亦是塑造建筑风格的要素。由于项目定位古典主义的Art Deco风格,外窗的分格和线条会较多,同时配合外装饰栏杆及格栅的组合,以达到典雅的效果。在上述视觉需要外,外窗还需考虑和兼顾其使用性,包括隔热保温和隔音。虽然国家和上海市均有节能计算规范用以计算及确定外窗的节能性能,但本项目提高了玻璃厚度、气密性、水密性和整窗节能性能,而且采用了双银中空Low-e玻璃,中空玻璃的分隔条采用橡胶暖边有效提高热阻。

6035e0cc1a9c3_html_da0b9752b2d899c3.gif

图8 门窗节点详图

这些措施都使得住户日后的居住环境更舒适和稳定,减低受外界温差的影响。而且玻璃厚度增加更有利于提高隔音效果;通过声学顾问的专业分析,临次干道一面的卧室进一步采用夹胶中空玻璃,可使隔音量降低至30dB,为室内创造出安静的环境。


3结语

本文从笔者亲身参与的一个高端住宅类项目入手,从实际商业动机和工程的角度出发,开展深化设计的思考。由现实的、市场的、利益最大化的商业因素所驱动,使设计概念必须以实际可靠的技术手段而得以实施。作为一名专业的建筑师,思维决定着专业高度。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满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从每一个实践经验中多思考,多认知,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19

[2]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4]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 建筑管理)》(2011修订版)


第15页 共 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