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3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亚如 刘姗姗 刘伟


聊城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2 月到本院接受治 疗的冠心

病患者 90 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95.56%远高于对照组 73.33%(卡方值=8.4586,p 值=0.0036 < 0.05);观察组患者的TG(0.84?.26)、HDL 桟(1.58?.21)、LDL 桟(1.34?.32)、TC(2.05?.27)均 优于对照组(丁值分别为 8.46、12.08、8.62、22.36,P 值均为 0.00 < 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更加 显著。

【关键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冠心病;疗效

前言: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好 发于老年人群体,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增多,罹患冠心病的 人数也在增多,该疾病成为威胁我国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 疾病之一。由于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脂血症,因此 在治疗的同时需要给予抗高脂血症治疗。阿托伐他汀这种药 物应用在冠心病疾病治疗中,不仅能够改善血管功能,还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促进脂代谢,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本文 为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选取 了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2 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内容。

  1. 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

    1. 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

选取在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2 月期间到本院接受治疗 的冠心病患者 9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的患者均在入院 时被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协议书。 排除精神系统疾病患者、不愿配合患者。将 90 例冠心病患者 按照数字分配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 24 例,女

性 21 例,年龄最小 49 岁,最大 71 岁,平均年龄(60.32±3.57)岁,

病程最短 1 年,最长 6 年, 平均病程(3.95±0.63)年。观察组患者

中,男性 26 例,女 性 19 例,年龄最小 49 岁,最大 72 岁,平均年

龄(60.31±3.58) 岁,病程最短 1 年,最长 7 年,平均病程(3.92± 0.65)年。 对比两组患者间的基础临床资料,发现 P 值〉0.05 不存在统 计学意义。

方法

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每天服用剂量 为

20mg,分一次服用,于饭后半小时温水送服。

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每天服用药物剂量为 40mg,分一次服用,于饭后半小时温水送服。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6 个月。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不同剂量药物治疗效果,若患者治疗后其临床 症状完全消失,日常生活质量恢复正常为显效;若患者治疗 后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为 有效;若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和日常生活质量完全无变化 甚至有加重现象为无效。统计分析治疗有效率=(总例数- 无效例数)/总例数X100%。

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内容包括心力衰 竭、皮肤瘙痒、消化道异常反应、头晕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的 情况,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包括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总胆固醇(TC)水平。

统计学

文中统计分析采用专业软件SPSS18.0 进行处理,其中治 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 X2 进行检验,计量资 料用 t 进行检验,统计结果用P< 0.05 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 差别。

  1. 统计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例数为 27,有效例数为 16,无效例 数为2,治疗有效率为 95.56%,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例数为 8, 有效例数为 25,无效例数为 12,治疗有效率为 73.33%,可 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 P < 0.05, 详细分析见下表 1。

表 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n(%)]

组名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 率


对照组 45 8 25 12 73.33%

观察组 45 27 16 2 95.56%

卡方值 8.4586

P 0.0036

注:2 组对比结果,p <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 )指 标均优于对照组,P 值均为 0. 00 , 在 0. 05 以下, 具备统计学意义, 详见下表分析。

表 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mmol/L)

组名 例数(n) TG HDL-C LDL-C TC

对照组

45

1.39±0.35

1.07±0.19

2.18±0.57 3.55±0.36

观察组

45

0.84±0.26

1.58±0.21

1.34±0.32 2.05±0.27

t - 8.46 12.08 8.62 22.36

P - 0.00 0.00 0.00 0.00

注:2 组对比结果,p < 0.05。3 讨论

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冠状动脉脂质代谢功能 发生异常,令脂质物质堆积在动脉内膜,血管随之变得狭窄, 逐渐发生堵塞,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的不断沉积令 动脉管腔不断变窄,从而引发了心肌缺氧、缺血严重者甚至 坏死,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常采用阿 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适量提高阿托伐髋臼骨骼所在部位神经及血管多,所以治疗方案及复为 固定方案都很困难。同时,髋臼骨折较其他骨折少见,导致 髋臼骨折的治疗经验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复杂骨折的治疗非 常具有挑战性。

三维模型应用于医学治疗前,外科医生只能通过简单的 二维或三维成像图像进行术前分析来确定骨折类型和制定手 术计划。同时也很难准确地确定术前计划到骨块之间的复位 和固定顺序。

腹直肌外侧入路的表面恰好在髋臼正上方,腹膜外入路 手术路径较短,具有以下优点:

手术路径解剖清晰,切口后腹壁肌肉间隙分离,手 术手法简便,骨折部位容易外露,手术用时显著减少。

髂外血管在这一区域相对松散,不会对纵向变形的血管神经造成过度牵引而导致侧支损伤。

该方法可复位髂骨前后驻以及四方体骨折。可将钢板置于长方体表面,避免长方体固定不稳。

能够做到直视后柱,后柱骨膜能到脊柱丛层面,可 以通过直视固定后柱拉力.螺钉复位导向钳,进行后柱固定。

手术造成伤害低,术中可清晰显露解剖处的各类血 管,无横切,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采用 3D 打印模型辅助腹直肌外侧入路钢板治疗复杂髋臼 骨折,达到微创操作、直视复位,有效提高了复位和固定质量, 实现了完整、稳定的固定,降低手术创伤和围手术期并发症 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Clement ND, Court-Brown CM. Elderly pelvic fractures: the inci-dence is increasing and patient demographic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outcome[J]. Eur J OrthopSurgTraumatol, 2014, 24(8):1431-1437. DOI: 10.1007/s00590-014-1439-7.

吴新宝.老年髋臼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 创 伤 杂

志 ,2017, 33(1): 3 - 5. DOI: 10.3760/cma.j.issn.1001 -

8050.2017.01.002.

杨晓东, 夏广, 樊仕才等. 单一腹直肌外侧切口 治疗髋臼前后 柱 骨 折 [J]. 中 华 骨 科 志 ,2015,35(4):335-340. DOI:0.3760/cma.j.issn.0253-2352.2015.04.006.

麦奇光, 谷诚, 林学智等.个性化金属三维打印髋 臼翼形接骨板结合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J]. 中华外科杂志 , 2017, 55(3): 172 - 178. DOI: 10.3760/cma. j.issn.0529-5815.2017.03.003.


(下转第 7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