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关于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的思考

张永华

四川省仪陇县瓦子镇小学校 四川仪陇 637600

摘要”:阅读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高低。老师可示范,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技巧,“授之以渔很重要”;可用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度,“自我促成很重要”;拓展阅读视野,积累好词佳句,加以周记、小作文、小练笔的“书写”练习,通过字、词、句、篇的梯度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自然会水到渠成。再将德育教育渗透于阅读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美感和语感,定会成为一个合格的阅读小能手。

关键词”:阅读、美育、拓展、习惯


“书籍是改选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正是这种养料。”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了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而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也让我深深意识到:阅读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成为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中共同追求的目标。怎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更有效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阅读才能成为其自觉的行为,阅读才会收到实效。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寻找合适的激趣途径去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一言堂”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人文环境。教学中,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就尤为重要。其次,教师要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以树立其参与学习的信心。充分利用板报、抄写、贴纸、图画,让学生常对其中的故事、童话产生浓厚兴趣,调动其阅读积极性。关注学生阅读情绪。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应鼓励他们敢于阅读,培养他们先说后问再议,积极参与的习惯。

  1. 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

指导学生读书,形式要灵活多样,因材施教,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应对整篇文章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当教材中出现了长句,结构复杂或难懂的片断,教师应采取领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也为了大面积检查、了解、训练,对于篇幅长、自然段多的课文,可由几个人或分组接读等方式;为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和序目理清文章脉落、捕捉关键词句,可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为了诱发想象、形成意境、发展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远,语句优美的,描写生动的地方,教师可引导学生小声自读;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体会人物情感,对于故事情节、对话较多的文章,可分角色表情朗读;对于语意连贯、句式复杂、内在联系紧密,逻辑性强的句群、句组、段落,可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强化记忆,激发灵感,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或精彩句子也可齐读、赛读;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体味朗读技巧,然后模仿试读,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低段还可以采用师生互相伴读、轮读。总之,因材施教,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读通、读熟、读懂、读好文本,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1. 加强“写”的训练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文质兼美,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语言规范精美,有利于我们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但要注意的是:阅读教学中的“写”与作文教学中的“写”是有所区别的。阅读教学中的“写”是凭借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进行有感而发的一种片断性练笔,这种练笔目标明、花时少、收获大,不仅能较快掌握学生表达能力,而且能加深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对课文语言形式的把握。这样的“写”,“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并与“读”相得益彰。教学《山中访友》时,可以让学生仿写作者对山中景物亲切问候的语段,不仅能让学生置身自然,体味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还训练了学生运用修辞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检验了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类似的练习在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应紧扣文本内容,巧妙地融入“写”的训练,对阅读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 要重视学生课外积累,拓展其阅读视野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搜集资料、阅读文章、推荐阅读,以拓展其学习内容,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如:教师在教学生字、词时,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与这个生字新词相关的成语,利用浅显的事例或生活经验向学生介绍字词含义、用法;在综合性学习“叩响诗歌大门”时,鼓励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诗人的诗词;在学习“人物描写一组”时,可推荐学生去读一读《红楼梦》、《西游记》等,并要求学生选择印象深刻的片断写读后感等,这些做法都有助于拓展其知识面,激发其阅读兴趣,学到一些写作技巧,同时,有助于他们对与之相关教材内容深入理解,让学生课外积累由量变到质变。

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们提倡在孩子们记忆的黄金时期广泛撷取,海量阅读,进而积累沉淀,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认知。但阅读要得法,不同阶段的读的要求,方法要有所不同,才能让学生读后能悟,悟后能用,用后能生巧,巧而后能出新。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段学生认知水平、教材内容授予恰当的阅读方法,低段多以活泼丰富的朗读,寓教于乐,如:通过表情朗读、表演读、赛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读中去体会、了解人物语言及文本思想内容;高段注重读中有思、有悟、有说、有写,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走近人物内心世界,并结合自身生活、思想实际或联系上下文内容去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习一些美文或含义深刻的文章后,要养成摘抄或写读书笔记等习惯。这样坚持不懈,不仅能让学生强化积累,而且也深化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六、阅读中渗透美育

语文教材中美文云集,学习这些美文时,要鼓励学生通过感情诵读,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或图画,进行大胆想象,让学生能个性化地感悟美、享受美,形象、具体地去领悟文本,对文本内容加以创新,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由于个体差异,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学生体悟、表达差异明显,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太苛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并应给予充分理解、肯定。

总之,语文的学习,贯穿人一生。学之有道,则事半功倍。合理阅读,正确阅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学生语文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教之有方,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畅游书海,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