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主题,语文教学必备环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深化主题,语文教学必备环节

翟永逢

百色市右江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533000 )


最近,随百色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到右江区百东中学听了一节语文课,课题是《变色龙》,执教的是廖婷婷老师。听毕,笔者相当欣慰,只有一年多教龄的小廖已经表现出较深厚的教学功底,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通过教师的引导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表现出年轻人在深化主题、拓展阅读这一环节考虑不周、选材不吻合的问题。评课后,许多年轻老师都反映,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更好深化主题实在是个很难把握的问题。鉴于是个共性问题,笔者就以在玉林市育才中学听的一节语文课为例,谈谈如何深化文章主题讲讲几点个人看法。

育才中学成家勇老师给我们上的观摩课是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在深化主题环节,他结合本课的主题出了一副对联,让学生给对联拟横批,对联是: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似陌路人

学生给出的横批是多种多样的:有“惟利是图”、有“拜金主义”等,当然“金钱至上”应该才是最好的答案,通过学生拟横批,深化主题的目的水到渠成。

成老师并没有就此让学生的思维停下来,如果停下来,那也只是悟透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已,对我们学生的教育作用和更深层的思考起不了多大作用。于是,他匠心独运,播放《弟弟照顾哥哥六十年》的视频。视频讲的是因为哥哥从小残疾,弟弟自懂事开始,就开始帮父母照顾哥哥,父母过世了他继续一如既往,六十年不嫌不弃,体现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互敬互爱的传统美德。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调亲情比金钱更重要的目的不言自明。

有这样一句话:“健康的身心是活着的本钱,良好的品格是做人的灵魂,关键的能力是处事的本领。”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成才,如果良好的品格都丢失了还怎么做人?怎么成才?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成老师巧妙地将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每篇文章、每首诗个都有鲜明的主题,或爱国、或亲情、或歌颂大自然、或离别、或揭露社会阴暗面等等,在教学中,就要根据原文主题去找与之相一致、相匹配的文章或视频来训练学生,让他们在对比中不断反刍,不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自己成长的思考。这也和当下加强思政课教学,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怎么选材料?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路径。

  1. 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中国自古以来就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的《三字经》历来被传唱,它教我们学会为人师、为人父母,学会接人待物等相关做人准则。同样的,心地善良、勤俭起家、忍辱负重等优秀品德和良好的家风也浸润陶冶着无数中华儿女。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滋润我们的课堂,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教学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时可以引用《孟母三迁》的故事,让学生更深切体会到为人父、为人母的艰辛,从而让学生们学会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二、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深深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青少年学生,必须熟悉自己的历史文化,从《诗经》开始,我们的民族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经典名著,我们的唐诗宋词无疑是世界上最耀眼的文学瑰宝,所以在上课时,要学会触类旁通加以引用。有老师在上《紫藤萝瀑布》时,拓展延伸部分就用了清代诗人袁枚的《苔》,紫藤萝和苔都没有牡丹那样鲜艳夺目,也没有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更没有梅花那样孤傲清姿,但是他们都有它积极乐观向上的一面,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阅读,没有太大的落差,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都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不是空洞的说教,要让我们的学生从骨子里、血液里都深切体会到“贫穷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就个人而言,爱国是第一要义,爱国题材的文章在我们的课本里也多次出现,第七册下册第二单元里,古有《木兰诗》,现代有《土地的誓言》,国外有《最后一刻》等,把爱国题材的作品放在一起,足见培养学生国家情怀的重要性。在教学这些课文的时候,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的视频无疑是深化主题的最好内容,可以截取一些影视片段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要与社会热点结合起来。教师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随时注意关注新闻和社会热点,这不仅是考试作文题和阅读题、综合性学习题经常出题的范畴,也是课文教学中必须渗透进去的内容,让学生与时俱进了解社会、了解人生的意义。比如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时,可以查找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写给家人的家书、短信,写给单位的请愿书、入党申请书等,尽可能的把书读活,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来。教学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时可以联系现在的高考状元得到什么待遇等,不要只是一味地批评科举制度对人的戕害,现在也有像范进一样的人,他们为了领取政府、学校颁发的丰厚的“状元奖”,竟然放弃入学,选择年年复读,年年领大奖,这是什么思想在作怪?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现象?

四、要与地方本土资源结合起来。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厚重的历史底蕴,暂不说京剧、川剧、昆曲、越剧等影响广泛的戏曲,也不必说充满教科书氛围的江浙人文地域,就以广西人最熟悉的刘三姐、三月三民俗活动、壮族祖先布洛陀遗址,或影响着中国革命进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等,都是我们本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方教材。当教学鲁迅的《社戏》、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课文时,可以引用电影《刘三姐》的视频;教学九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戏剧文学的时候,可以引入地方举行的歌圩节内容;当教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等课文时,我们可以利用乐业县大石围天坑、靖西市通灵大峡谷、凌云县浩坤湖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区的有关文献或图片,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实地旅游,仿写游记,也许一篇很好的游记就会在我们学生的手下诞生。

当然,如何选材还不止这些路径,写成此文只是想让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总之,通过拓展阅读来丰富认识,最终深化主题是语文教学重要环节之一,但愿年轻教师能够不断加强学习,把每一节语文课上得丰富多彩,余音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