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素质培养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素质培养方法

郑燕娇

福建省德化第六实验小学 福建 德化 3625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为了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当前小学科学课程也得到了不少关注和重视。也就是说,作为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师,要能够根据当前最新的小学科学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素养的提升,进而能够综合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意义;对策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时期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众所周知,我国一直以来都强调应试教育,以致于小学科学的教学也难以从当中跳脱出来,使得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素养长期停滞不前。但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提出,小学科学教师开始醒悟过来,在响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号召下,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和创新,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素养,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接下来,将围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素养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基本概述

所谓的素养,实质上就是一个人在经历学习和实践后所呈现出来的素质。而所谓的科学素养则指的是学生通过对科学相关概念、知识等的学习,逐步掌握科学问题的解决办法后,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养。要知道,当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而科学素养更是时代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产物。当然,科学素养的组成具有多样性,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科学精神,当中还包含着科学态度以及价值观等等。而上述的科学素养,都是需要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的。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意义

之所以开展小学科学教学,为的就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素养,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而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主要有以下几点积极意义: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国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当前社会,能否获取有效的信息和知识远比知识本身重要,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当代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更是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问题。

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所提出的要求,科学这门学科才被纳入小学阶段的必学课程当中,为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当前小学科学的教学仍无法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抽离出来,以致于教学成效不甚理想,甚至脱离了该课程设立的初衷。而只有小学科学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引起重视,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2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我国在2001年就开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随之而来的便是更高的教学要求。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教师们教学的重点任务就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怎么样才能够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实际上,课程改革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摆脱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方式的束缚,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小学阶段的教师如果能够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则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且是对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的一种响应。在小学阶段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还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素质培养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当然离不开小学科学的课程学习。小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后,对于其创造思维以及创造力的提升也有着推动作用。此外,小学生在科学素养的促使下,还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从容应对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得自身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当然,科学素养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以及学生自身的不断努力。

1督促学生善于观察

如果想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知道,任何一个科学研究的开始都离不开观察,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是牛顿在苹果树下不断观察思考得来的。也就是说,良好观察习惯以及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那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仅能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他们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时候,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以外,也不能忽略户外教学。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更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周边有效资源开展户外教学,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中观察绿植,一花一草一木都能够成为学生观察能力锻炼的对象。户外教学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转而投入到对花草的观察中。与此同时,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教具的选择也要引起重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准备好所需要的辅助工具,用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2注重科学实验活动,广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如果只注重知识理论教学,而不开展实践教学的话,也是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而在小学的科学课程中,有很多大自然、环境污染等相关话题的研究课题和活动。如水、空气、土壤、空气污染与保护等等。而上述的探究实验或者活动都需要我们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探究才能够加以开展的。教师可以引导和组织学生自我设计实验环节,并付诸实践,以得到最后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亲力亲为,除了能够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离不开身边的你我他以外,对于其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锻炼也有着重要作用。实际上,相较于教师一味地给学生讲解或者将实验示范展示给学生而言,学生的亲历其为反而能够加深其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除了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和实践所进行的实验以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的实验提供充足的条件。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要提前准备好环境、材料等以外,更要给学生制定严密的实验计划和规则,以此保证实验的质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实验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角色即可,从中加以纠正和指导。实验结束后的总结环节也尤为重要。能够对实验进行高度而细致的总结将影响该科学实验是否能够进行拓展和延伸。为此,教师在实验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科学实验活动结束的标志并不是简单的讨论活动,而是随堂测评。在具体的科学实验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就可以随机开展课堂测评活动,以检验学生对于当节课所教授内容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此一来,学生在完整的科学实验流程引导下,能够更好地形成良好的科学实验探究习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善于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对于小学科学教师而言,如果真想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从改变自身教学理念入手,通过观看教育教学视频,得到启发,并积极接受各种新型教学方式,使得教学课堂不再沉闷,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科学课程中。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思维。

总的来说,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们必须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在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对科学学科提出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引起重视,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思维,拓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得学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国浩.科学引导设计探究计划,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效率[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4年15期

[2] 刘海林.小学科学课教学杂谈[J]. 新课程(小学) 2014年08期

[3] 高利华.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