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境界真善美—浅谈高中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生命境界真善美—浅谈高中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朱金峰

浙江省永嘉中学

摘要: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们对目标的认知和追求,以强大的精神力量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成长并非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在挫折中逐渐成长,为更好的保障高中生成长健康,促进生命意义感的实现,需要对其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生命境界的真善美。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于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原则,对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命教育;课程;开发

引言:生命的意义一直以来都是哲学家在孜孜以求探索的内容,想要通过不同的生命感悟理解其中内涵,从哲学角度来看,追求生命的意义是人的本能。基于现代化教育理念指导下,高中班主任应当根据学生的现代化发展需求,积极的进行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引导学生正视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在中学生素养发展中强化个人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向着有担当有志向的现代化人才方向发展。

一、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原则

(一)系统性

每个人均应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全面发展的人,普通高中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理应包括对这三类生命的全面认识。因此,普通高中生命教育要重视对学生自然生命的安全和健康教育,发展人的自然生命,让学生学会生存;又要重视对学生社会生命的思想道德、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发展人的社会生命,让学生学会生活;还要重视对学生精神生命的生命情感与态度、生命价值与意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人的精神生命,让学生学会生长。每个人都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因此普通高中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应全面地涉及人成长的过程,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生命各个时期的教育纳入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

(二)生活性

生活是人的生命存在形式。因此,普通高中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生命教育内容设计时,着眼于学生的生活,要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攫取合适的教育资源,全面、完整地反映学生的生活,既要关注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又要从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生命困惑来选择适当的内容;既要涉及美好的生活,又不能回避丑陋的生活。以此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使他们解开生命的困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并不断地提升生活的质量。

二、高中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发挥团体辅导作用
  在学校期间,多参与集体活动有助于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针对在集体活动中比较被动的学生,同伴支持和教师指导可以帮助其自我整合,探索、发现自身价值。高中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不够,教师有必要开展以生命意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来引导青少年确立对生命意义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团体辅导一般是通过案例分析、影视赏析、话题讨论和书写感悟等团体形式开展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处于团体互帮互助的情境中,感受积极的团体氛围,引导并鼓励学生围绕某一个生命意义相关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在和同伴的交流和互动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发现自身的价值,进而达到正确认识生命、改变行为、形成健康心理的目的,最终提高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二)教师进行积极引导
  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自我认知能力和控制力相对有限,并且部分学生缺少明确的奋斗目标,经常会感到空虚无助,以至于消极情绪滋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时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进而深化对社会和自然的认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追寻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也能够从容淡然的面对挫折和困难。

生活经历的差异性导致不同的学生对于生活有着个性化的认知,为更好的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校园生活状态加以细致的了解,通过交流对话引发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深度思考,感悟生命的真谛,从而更好的参与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同时,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生活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例如读书、听音乐、运动或是倾诉,从而更快的走出消极情绪,塑造坚韧的意志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还会在正确的生活目标中得到体现,学生会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奋斗,基于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能力,让学生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感,深化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心理学认为过度追求金钱至上与贪图享乐会导致人们失去感恩之心,对生命的真谛感到茫然。感恩是人格品质之一,能够舒缓人们的消极情绪,具有感恩之心的人往往会更加幸福,更好的理解生命意义。因此,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时需要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美德,从而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对生命意义感的感悟。

现代化社会背景下,学校与家庭对于感恩教育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但教育的重点一般都停留在感恩父母、老师和朋友上,缺少对自然与社会的感恩,以至于很多学生虽然怀有感恩之心,但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基于这种情况下,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对象还有自然和社会,珍惜自然对人类的无私馈赠,从而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心,通过身体力行的行为为社会创造价值。感恩源于生活,并不是喊喊口号,而是需要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实际当中,生命教育中,教师可以开展感恩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对生活中接触到的或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恩事迹进行记录,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营造感恩的氛围。

结语:高中学生正处于社会认知的关键时期,但由于青春期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往往容易产生错误认知,难以理解他人,或是当遭受挫折时产生消极厌世的心理,对生命健康造成危害。高中生命教育课程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需要结合高中生的真实学习和成长需求进行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学生在和谐的生活下成长。

参考文献:

[1]姜旭晨. 儒家生命观与青少年生命教育[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 035(001):3-6.

[2]王莅, 马丽, 陈玉华. 高中生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策略探析[J]. 甘肃高师学报, 2019(4).

[3]曹玉霞. 浅谈开展生命教育的方法及重要性[J]. 文学教育, 2019, 000(005):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