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传统文化课堂,促进学困生转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构建传统文化课堂,促进学困生转化

魏淑梅 王超 刘永波

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262700


摘要:一部分学困生来到中职后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节奏,长此以往,对课程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形成独立自主的钻研精神和工匠精神了。任其发展,则不仅对文化课失去兴趣,对接受技术培养也未进行即放弃自我。如何使学困生转化和进步,对每个班级,甚至对中职院校来说都是重要工作之一。籍构建传统文化课堂之机,从三个具体问题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课堂;学困生;转化;意志;自尊心;重回集体

中职学校生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近几年都日益下降。在小学、初中教学中,源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的成长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别。在小学就会出现一些学习上开始掉队的学生,到初中这个差距就会越拉越大。随着年级的升高,初中的课程难度渐渐加大,学困生学习上的步子会更加沉重,对学习成绩失望,逐步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对自己彻底失去信心,也形成了自由、懒散的生活习惯。一部分学困生来到中职后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节奏,长此以往,对课程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形成独立自主的钻研精神和工匠精神了。任其发展,则不仅对文化课失去兴趣,对接受技术培养也未进行即放弃自我。而构建传统文化课堂可以加强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学习情绪的关注,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诱发启导”、“引发自得”的教育观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他们也能学到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中职教师们的一个长远而迫切的任务,符合切实提高教学水平的需求。

如何藉传统文化入课堂的契机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很多中职教师面临的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借助于学校多次组织的心理学培训,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就构建传统文化课堂、学困生转化方法,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一、学困生的主要的特点问题分析

1.学困生自制力较差,意志较薄弱

意志是和目标的树立及克服困难去完成相联系的,表现行动的坚持和本身的自制力。学生的本意都希望自己能越来越好,可学困生往往无法实现自己的初衷。意志变得薄弱逐渐使他们中的一部分养成了散漫的习惯。很多班级日常事务事如打扫卫生,要靠老师不断督促,才能勉强完成。学困生往往经不住外界不良事物的诱惑,一遇到诱发因素便难以控制,冲动犯错往往又后悔。 

学困生意志力薄弱不是短时间就能去掉的毛病,这就需要教师在做学困生转换工作时要有耐心,还必须讲究行之有效的方法。 

2.学困生存在心理惶惑,逆反、多疑而不知礼

学困生在班级内受到较多否定和批评,会使其在集体中也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所以他们产生了惶惑心理,对集体充满不信任感。学困生的逆反心理表现最多的就是经常会产生与教师的对立情绪。逆反和多疑心理大部分是由不公平对待造成的,而又会逐渐加重学困生对教师的对立心态。长期的惶惑心理也会造成这些学生要么孤立,要么逆反,对人对事出现沟通障碍,在外人看来肯定是不知礼节。对待学困生最重要的是要公平公正,充满爱心,保持耐心,最后教之以礼让他们重回集体。

二、针对以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构建传统文化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去转化学困生

传播传统文化,是一个长远的、巨大的工程,单凭小小的传统文化课堂是无法独自筑成的。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中,我们需要有有方向有目的的选取,构建有助于学困生转化的传统文化课堂,感中国文化之源头,懂国人传承之精髓,改自身之不正,树健康向上之精神。

1.通过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刻意培养学困生“刚健有为”的坚韧品质和开拓精神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的“健”就是性格刚健,靠自己坚韧的品质,刚强前行;“自强不息”就是时刻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去克服困难。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精髓与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学生只要具备了“刚健有为”的精神,就可以在学习和实习,甚至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惧困难,树立起自信,敢于克服困难。故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任课老师在教授传统文化时,一定要倾注无私的爱心和耐心,万事开头难,通过传统文化塑造一个学困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心态,使之具备“刚健有为”的精神是最难得,也是最重要的。

2.注重礼仪教育,全面提高学困生个人素质尤其是礼仪修养

讲究礼仪,是对人尊重和友好的表现。教师藉此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要教授学生知礼、明礼、行礼。一些学困生个人素质有待提高, “教之以礼”迫在眉睫。首先是知礼,老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古今中外有趣的礼节进行提及,引起学生兴趣。然后重点了解生活中的常用礼节,不能因常见就不重视。学生懂礼了,与人相处方面就有进步,容易引起周围同学们的好感,融入班级群体中。因此,加强学困生传统文化中的礼节教育无疑对其获得别人认可并融入班集体有很大帮助,重新融入班集体当中,惶惑心理自然就慢慢消除了。同时,他们会更在意集体的荣誉感,行为习惯也会越来越良好,结合校规校纪的严格要求,可以逐步增强他们的纪律性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综上所述,构建传统文化课堂,教师要有的放矢,注意经典著作的挑选,采取层次丰富、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就能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使他们转化思想、提升个人素质的同时学到有用的知识。教师的教育指导要有耐心,一步步消除学困生的惶惑心理,再结合校纪校规公正严格的要求,使他们逐步建立起遵守纪律、重视团队合作的素养。在此基础上,启发学困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战胜自身原来的缺点,让他们重新跟上集体的步伐,一起度过有意义的三年中职生涯,学有所成。构建传统文化课堂,促进学困生进步的任务艰巨而意义重大,需要中职教师们携手前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齐文秀 《小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优化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2]田广林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叶奕乾 《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