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高度参与,深化思维-------记一次课例的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2

深度学习,高度参与,深化思维 -------记一次课例的反思

黄剑萍

福建省长汀县第四中学 366300

深度学习是一种建构的、主动的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挑战性。深度学习课堂以真实情境为背景,以核心问题为驱动,以培养思维为目的。高度参与是指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感受、关注学生的理解、关注学生的效能而形成的高效课堂。在深度学习和高度参与前提下必然带来思维的深度发展。下面笔者以《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为例,谈谈“深度学习、高度参与、深化思维”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 知识再现、情境教学促进深度学习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内容主要涉及染色体、DNA、基因这三个概念。在前面的学习中有学到相关知识,课的开头可逐一回忆:①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②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也有重要作用;③细胞分裂时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复制而数量倍增并平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④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血小板也没有细胞核;⑤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在细胞内特定区域有遗传物质;病毒有遗传物质内核。通过这些知识的回忆,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了一个概念:染色体、DNA、基因等物质位于细胞核内。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立情境教学:班里的同学,有的性状表现为双眼皮,有的表现为单眼皮,这是为什么呢?启发学生思考,引出后面的教学。课的结尾再次展示这一问题,学生思考、回答。这一教学安排唤醒学生的记忆,形成前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情境的建立也有利学生做具体思考,符合学生的学情,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建模教学下的高度参与

染色体、DNA、基因这三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如何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这就需要一线教师用心思考、开拓创新,利用学生现有水平进行教学,比如实验,或者画图,都是把抽象知识直观化的手段,在《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课例中,笔者用建模的方式与学生一起突破本课例的难点:在学习了染色体、DNA、基因三个概念和它们的内在联系之后,把课前准备好的不同颜色的毛线分发给每位学生,用毛线把自己脑海里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形态、结构数量、从属关系做成模型展示出来,并说明模型要表达的意思;然后以图画的形式画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示意图,还要说明数量关系。这一环节是整堂课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部分,需要老师课前充分准备,把学生可能用到的多色毛线、多色画笔、双面胶、胶水、剪刀等准备好;还要老师及时指导,对于有了思路的学生不过多干扰,尽量让学生展示个性化模型,对于无从下手的学生可做具体指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不求与众不同但求人人参与;另外可分层要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做模型和画图都要完成,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选择自己较容易接受的方法完成,这样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都能参与。

  1. 设立问题串启发思考深化思维

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再设立合适的问题串启发学生的思考以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本课例中,设立了问题串来开展教学,让问题成为教学的枢纽,借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①染色体、DNA、基因都位于细胞的哪个结构中?②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从属关系是怎样的?数量关系又是怎样的?③染色体、DNA、基因各是什么形态的?④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各起什么作用?⑤每种动植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是特定的吗?为什么是成对存在的?⑥成熟的红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是多少?血小板的染色体数量是多少?⑦精子、卵细胞、受精卵内染色体数量各是多少?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交流、分析,学生不仅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体验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增强学习生物的积极主动性;还理清思路,澄清知识盲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构建概念体系,形成知识脉络,使学生的思维产生质的飞跃,实现深化思维的目的。

课例《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建模环节思虑不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弱,应在课前训练几个学生作为课堂上的小帮手,让学生去指导学生,提高建模的效率;准备的材料也不充足,不能使学生的每一个独特思维用模型展示出来。在设计问题串时忽略了后进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思维能力慢的特点,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过于吃力。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参与学习提升自我的自觉性就越高,也就越可能去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就能更好的保证在课堂学习中实现深度学习、高度参与、深化思维。这给一线教师带来启发,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提出,背后立足的基本点都是不变的:①琢磨学生,掌握学情;②认真备课,吃透教材;③不断学习,拓展知识;④与时俱进,方法多样;⑤发现问题,及时反馈;⑥信任学生,鼓励展示。只要做到这些,就不难实现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高度参与和深化思维。